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浸大推網上睇症治抑鬱

2020-04-28
■浸大團隊本月展開一個名為「勇破抑鬱谷」的認知行為治療網上計劃,讓出現輕度至中度抑鬱症狀的人更容易獲得輔導服務。 浸大圖片■浸大團隊本月展開一個名為「勇破抑鬱谷」的認知行為治療網上計劃,讓出現輕度至中度抑鬱症狀的人更容易獲得輔導服務。 浸大圖片

募集400成年人免費參與 專家料網談更易訴心聲

抑鬱症在香港十分普遍,惟公營專科門診服務一般需長期輪候,或令患者失去求醫動力。浸大研究團隊本月展開一項名為「勇破抑鬱谷」的認知行為治療網上計劃,為輕度至中度抑鬱症狀的人提供網上及面談混合服務。負責人指,計劃正招募400名18歲至70歲的人參與,費用全免,有意者可由今天起到網站登記,料最快5月可為首批參加者提供服務。■香港文匯報記者 姜嘉軒

「勇破抑鬱谷」計劃獲創新及科技局「創科生活基金」資助400多萬元。項目負責人、浸大社會工作系副教授潘佳雁表示,根據估算本港有超過68萬名抑鬱症患者,惟精神科醫生、臨床心理學家及社工數目遠遠不足應付所需。

「這類網上輔導計劃可以運用最少資源,盡可能服務更多有需要人士」,潘佳雁介紹指,「勇破抑鬱谷」計劃參加者會先透過網上問卷篩選,出現輕度至中度抑鬱情緒者會獲邀參加計劃,高風險個案則會被轉介至社會服務單位作緊急跟進。

計劃採用混合服務模式,包括為期8星期、每周一節的線上單元,內容包括講解、個案示範影片、論壇以及練習。計劃又會安排臨床心理學家與參加者進行兩次面談和兩次電話跟進,以評估他們的進展。其後參加者需完成網上評估,以檢視服務成效。

研究指網療與面談成效相若

潘佳雁續說,計劃以瑞典一個網上認知行為治療計劃作為藍本,再因應香港情況特別設計,在製作上更貼近香港的語言和文化環境。研究顯示網上認知行為治療的成效,與傳統面談治療的成效相若。

浸大社工系臨床心理學家葉惠蓮表示,部分抑鬱者不願外出,亦未必願意主動求助,「網上平台則可讓他們安坐家中,在舒適環境下會較願意傾談自己的感受和處境」。她相信經評估後確認無即時危險的個案,適合透過網上平台進行溝通和協助。

明愛全樂軒高級督導主任黃敏信表示,疫情下本港市民面對多元化問題與困境,諸如家人、子女關係,裁員問題,患病焦慮等等,受困人數眾多,目前服務實難配合需求,相信網上服務會是出路。

今起網上登記 料下月提供服務

潘佳雁補充,「勇破抑鬱谷」網頁(https://cando.hkbu.edu.hk)於今天正式開通,現正接受報名及登記,費用全免。計劃早前亦透過其他途徑招募,已有約130人表示感興趣,預料5月起可開展首批服務。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