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至2003年
遺失會考及高考答卷共77份,當時的考試局(考評局前身)認為,由於收集和運送的答卷數量龐大,遺失若干答卷在所難免。申訴專員調查報告批評其處事手法欠透明度,令人認為其疏於職守,沒有對考生盡責
2001年
會考及高考多份試題出錯,包括高考歷史科試卷其中一條題目的中英文本有出入,純數科試卷亦出錯,以致一條數學題不能解答。當時的考試局(考評局前身)要公開道歉,並一度考慮重考。申訴專員調查報告質疑該局欠缺公開招募制度及監督不足
2005年
部分應考英國語文科(課程乙)的考生成績出錯,422名考生的口試成績受影響,整科成績受影響考生有248人
2008年
申訴專員公署接獲多宗會考及高考若干試卷出錯投訴,調查後炮轟考評局的試卷主要負責人員有角色衝突,對錯誤得過且過,不願承認錯誤及未能糾正,以及補救措施不足
2009年
高考經濟科卷二選擇題部分,兩條試題出現文字資料與數據不符的錯誤,考評局當時公開道歉,並指有關問題導致試題未能有效評核考生的能力,決定將之刪除,當年有近萬名考生受影響
2013年
考評局一方面向政府申請大筆補助,卻被發現於半年內兩度向九成員工大派約700萬元特別獎金,被指亂花公帑
2018年
兩名補習教師蕭源及劉冠華,先後被指與考評局人員串謀,以獲取試卷機密資料,其中蕭源本月被裁定串謀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罪成;劉冠華雖然脫罪,但裁判官强調他是僥倖脫罪。兩宗案件均反映考評局的試題保密機制存在漏洞
資料來源:香港文匯報資料室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姬文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