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香港舞台劇獎上周揭盅 追念資深戲劇工作者

2020-07-04

由於疫情原因,本年度「香港舞台劇獎」的頒獎日期一改再改,終於在上周六順利舉行,完美落幕。一群香港戲劇工作者藉茬o個機會再次聚在一起,同時揭盅各個獎項。無論在場的人得獎與否,相信在這特殊的大半年,久別重逢的台前幕後戲劇工作者,都在當晚重拾舞台帶來的熱情和感動、得到個體之間久違了的擁抱。然而,也有資深的戲劇工作者無法再到台上親自領獎、親手去抱希望答謝的人。 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陳苡楠

由香港電台及香港戲劇協會攜手舉辦的第二十九屆「香港舞台劇獎」上周於香港大會堂舉行,本年以「Moving Forward」為主題,頒獎典禮一如既往用隆重且幽默的方式給劇場上表現出眾的精英特以嘉許,更希望香港戲劇文化能夠藉此得到更多關注與發展,並期盼所有戲劇工作者在艱難時期能堅守初心,保持創作的動力。除了過往的二十一個獎項以外,今年大會特設「終身成就獎」,頒發予已故資深的翻譯及填詞人陳鈞潤以及資深製景工匠魯德意,以表揚他們生前的付出帶給戲劇界的影響,在推動戲劇中不遺餘力。

「貼地」的藝術創作

陳鈞潤的兒子陳雋騫代父親上台領獎的時候表示:「爸爸叮囑我要告訴大家,讓他開心滿足地走完這條路的人除了是我媽媽,還有就是坐在這堛漕C一個戲劇工作者,是你們的專業和熱誠,與爸爸並肩創造了過去的足跡。」可是,伴隨陳鈞潤的還有血癌,與它搏鬥了二十多年,他終在去年九月離世。陳雋騫提到很多人都會誇獎自己的父親,並不是因為他的創作有多棒,而是即使外在環境有多糟,他氣定神閒的態度,體現了真正的獅子山精神。陳雋騫還分享到父親沒有所謂的工作室,家媥a陽台的圓桌是創作所有作品的地方。「那堜鼎髡酗@道陽光打在他的臉上,我覺得這個是爸爸最漂亮的畫面。」陳雋騫笑言父親身上總散發出內斂的光芒,讓他印象特別深刻。

出生於香港的陳鈞潤,大學畢業以後,於1987年正式加入香港大學任職助理教務長,在香港大學任職24年,亦擔任過不同行政崗位。但是在任職大學行政工作以外的陳鈞潤,實際上是一個戲劇和藝術界的活躍分子,從事過翻譯、編劇、填詞人、作家、專欄和電台主持等,由上世紀至今給人留下了他執茤馧虴@的印象。在劇壇上他被人稱為「鬼馬才子」,因為除了創作以外,他還會不時分享各種笑話,將開心、幽默的元素放進生活與作品當中。「爸爸總說要雅俗共賞,要是觀眾總拿很多錢去看很貴的演出,那文化是無法流行起來的。」陳雋騫直言當陳鈞潤的兒子其實很快樂,因為每當看見爸爸的作品,就能回望他昔日的影子,彷彿再次跟自己對話。「爸爸的黑色幽默能讓大家可以開懷大笑,因為他直接將自己的性格放進劇本堶情C」陳雋騫笑說。

近年藝術表演題材單一

陳鈞潤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善於將中西方的語言與文化結合,變成香港本地獨特的文化產物。陳鈞潤曾將西方名著翻譯成擁有地道中國特色的劇本,例如,將莎士比亞的《第十二夜》放到中國古時背景下的《元宵》;法國作品《大鼻子情聖》變成唐代背景的《美人如玉劍如虹》等,都是結合多元文化的作品,呈現當時香港人既受西方文化熏陶,也深受中國文化影響的混雜感。而陳鈞潤把握了當時的優勢,在創作中提煉出時代的精髓。「爸爸很喜歡香港,也喜歡中華文化,我能看見他藉蚖R台,給中華文化的復興盡了一分力。」陳雋騫強調爸爸很茩姘鴾憒r的掌握,無論是中文還是英文,他將英治時期交織、交替的元素都發揮得淋漓盡致,而且感覺他做得很成功。

反觀,陳雋騫觀察到現在的戲劇很少會將中華文化放進戲劇當中,而來看戲劇的觀眾也沒有這個概念和渴求。「戲劇在香港由始至終都充滿自由,從今晚的開場表演到頒獎的所有對話中,就體現出大家都有足夠的空間將自己的想法表達。」陳雋騫覺得近年的藝術表達多傾向於單一的題材,缺少多方面的涉獵與接觸。「藝術應該是多方向發展的,只做單一的題材,香港的戲劇會變得越來越狹隘。」陳雋騫認為要改變這個現象需要從教育講起,他認為香港的教育並非出現什麼問題,而是欠全面、多角度對知識的呈現,繼而越來越少人有自己獨立的思想。他建議無論是做任何形式的藝術,人們都應該多讀歷史,拓寬自己知識面。「讀歷史能夠避免重複過去,多考慮有建設性的東西,對創作思維也有一定的幫助。」同時,陳雋騫覺得讀完歷史還可以感受到身處這個時代的幸福和認同。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