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書若蜉蝣:耿忠平憶劉牧青

2020-07-04

■ 葉 輝

話說劉牧青是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1962年生於河南許昌,生前工作於北京,他多年來致力於中國山水畫的傳承與創新,所繪山水激昂及有生命力。有評論家認為:看他的畫就像讀一首唐詩或宋詞,使得欣賞者展卷看到作品一瞬立刻就進入特定情境,迅速為畫面情緒所感染,作品有氣息美感,總體風格活脫而蒼潤,總體氣象清雄而華滋。

耿忠平在《憶牧青》寫道:牧青兄走了,走得很突然,讓人悲痛、茫然,他那淡淡的笑容,寧靜的目光,平和的語調,常在我腦海中浮現,不忍揮去,用淺白的文字來定格記憶,以撫慰心緒。牧青從小受家庭影響興趣廣泛。他曾說:讀書、寫字、好古、訪友、拜師、畫畫才是他自己。他1995年夏由上海西淦印社社長顧錫洪引薦入韓門,由此常來上海向老師請益,老師指出牧青作品有黃賓虹等的氣息過於強烈,可從他們的老師尋覓新徑,路才會越走越寬。此後他上溯五代宋元,下逮明清諸家,對石濤的意趣研究尤深。數年青燈黃卷,心摹手追,技藝日增,其作展現清潤靈動氣息。2004年9月,在「百樂雅集--韓天衡師生展」不僅讀到他的作品,也認識從許昌來上海參展的牧青和嫂子;那日晚上把酒暢聊,至酒店關門尚未盡興。

山川阻隔,互聯網消解距離,朋友圈成了解彼此窗口,常就作品交流看法,不亦樂乎。從牧青山水、花卉作品清晰看到他前行規跡,他在有序而謹慎探索茩茤妗e風形成,以傳統為根本,以大量寫生實踐。那年在山東棗莊,與牧青兄斷續聊許多,我對他的創作思想有系統的認識,他的勤奮及執虓P染,據此完成《尋覓心境--讀劉牧青山水畫近作有感》一文,那是我第一次寫他,對他及他的創作分析,此文後收錄於《韓流滾滾--韓天衡和他的弟子們》拙作之中,已於2012年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

2016年底應邀去昆明參加「不逾矩--韓天衡學藝70年作品展」活動,我得暇在賓館專門採訪牧青。此次採訪是基於我對牧青這幾年創作的關注,以及對他創作理念的解讀。文章大致構思後因雜事拖沓未成,一年後在寧波我對牧青說,文章還沒成呢,請兄寬恕。他笑道,你慢慢磨,我慢慢等。2018年初,我生病住院,在病榻上推敲修改,出院後此篇《從「入心」到「出新」的追求--劉牧青山水創作思想淺析》匆匆交卷,收到文章後他十分滿意,來電說稱讚的話,又說多次邀你來京同去寫生,一直以忙推辭,明年韓老師北京個展,一定得來,我開車接你去山埵A住幾天,對創作有好處。後來由於公務耽擱,未能成行。我想,若旁觀其寫生感受肯定,牧青說過:二三十年來,無論生活壓力多大,我從未放棄,在追求藝術上,我步履蹣跚、滿身傷痛,一路走來,心情卻很是舒暢,生活和藝術,寫出他平凡的人生。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