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民間文學 粵語講呢啲:八卦、諸事八卦.諸事喱、八婆.火麒麟周身癮.百足咁多爪

2020-07-21

■ 梁振輝 香港資深出版人

「愛理閒事」可說成「愛理諸事」或「諸事愛理」,亦即「諸事理」,再進一步簡說成「諸事」。人們後來索性叫愛理閒事的人做「諸事理」;當中的「理」讀作「理3-1」,應是這個原故,人們誤把「諸事理」寫成「諸事喱」了。「丁」可指「人」,所以有人戲稱那些「諸事喱」做「豬事丁」。舊時酒樓業有個術語也叫「諸事喱」,指的是殘羹冷飯--含「諸」多「食(事)」材。

中國人用「八卦」來作為推演世界空間時間各類事物關係的工具。應是「八卦」與「諸事」的變化有關,廣東人就叫「諸事」做「八卦」或「諸事八卦」。有人把「八卦」簡說成「八」,且專指高度關注、刻意打聽別人的事,甚或挖掘別人的私隱。在此基礎上,廣東人創造了不少相關用詞:

好八(愛「八卦」)

八下/八一八(「八卦」一下)

八通街(什麼事情也「八卦」一番)

八公、八婆(「八卦」的男女;多作罵人語)

就「八婆」的出處,網上有一種說法--開埠初期,富商何東家中有個傭人叫朱燕;她家中排行第八,所以有「八婆」的稱號。後來她被發現將何東家族的秘密售予英國商人,遂被當時華人所指責,自此人們就泛稱好管閒事的女人做「八婆」。筆者不只一次在此專欄指出,以故事人物作為粵用語出處依據的說法十居其九都是穿鑿附會,信則如同侮辱一己智慧。

上世紀初,放映電影時用來投放影像的大型白色屏「幕」會鋪上一層含「銀」的物質來提高表面的反射度,所以就有了「銀幕」(silver screen)這名詞的出現。回說其後六七十年代的香港,人們閒時最大的娛樂就是看電影,間接激起人們對一群「銀幕」上影星的動態多所關注,當其時大小報刊特此「闢欄」報道。為滿足讀者好奇心以及最重要的提升銷量,媒體爭相去「八」,甚至「創作」他們的秘聞軼事,本來的「銀色新聞」就此演變成「八卦新聞」了。

廣東人以「瓣數」表示所參與活動或涉足範圍的數量。值得一提的是,由於「瓣」有「『範』疇」的意思,所以不少人誤以為「瓣」的正寫是「範」。形容人「瓣數多」,廣東人有個俗語:

百足咁多爪

「百足/百足蟲」是「蜈蚣」的別稱,因為「爪」(足)多而得名。

「麒麟」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神獸,身上雖有攻擊性武器,卻從不傷人畜,連昆蟲花草也不踐踏,故有「仁獸」之稱。傳說「麒麟」全身都是易燃物,即便輕微揩擦也會瞬間着火,儼如「周身引」--渾身火藥引。由於「引」與「癮」音同,廣東人便創作了以下的歇後語:

火麒麟--周身癮(「麒麟」口語讀「奇卵」)

用以揶揄人興趣過多,行徑或會導致身心俱疲。

國學大師饒宗頤生前涉獵不少學術領域,且有相當建樹;至於何以那麼「通達」,饒公戲說自己做學問時「拖泥帶水」且「百足咁多爪」--將十萬八千里以外,看似毫無牽連的問題集中一起進行探究,這樣面才鋪得較寬。饒公是一代奇才,其成就難以複製,可其「獨特」的為學方法實為後人提供了借鏡。說到底,做學問工夫切忌眼高手低,茲與讀者分享如下:

做人咪做諸事喱,諸事八卦人遠離;

做學問要諸事理,四方知識走近你。

x x x

做人莫做火麒麟,癮頭太多亂晒龍;

為學莫做火麒麟,底子夠厚作別論。

x x x

為學百足咁多爪,拖泥帶水四圍撈;

做學問咁嘅態度,淨得饒公做得到。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