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君堯 立法會議員
在中央政府的援助下,特區政府已經計劃實施非強制性的全民病毒檢測計劃。筆者認為,這種自願檢測模式有着很大的局限性,無助於根治疫情和解決後續通關問題。在危急時刻,只有咬緊牙關,痛定思痛,堅決推行強制性的全民檢疫,才能封鎖疫情源頭,恢復香港經濟。雖然這一方式會在短時間內影響市民的生活和自由,但卻是利大於弊,確保市民健康,解決社會矛盾,也有助於恢復香港經濟。特區政府有必要抓緊研討,推行全民檢測刻不容緩。
及時推出全民檢疫和禁足令
新冠肺炎病毒潛伏期長,不少患者或沒有表面徵狀,可以說是防不勝防。在過去一個月來,香港飽受其困擾,尤其是家居隔離措施漏洞百出,獲豁免檢疫人員不斷確診,於社區產生傳播鏈。
筆者認為,港府必須下定決心,早日啟動強制性全民檢測,並配合「禁足令」,迅速封鎖疫情源頭,同時出台健康碼,在強制性全民檢測後,推動開關,早日令粵港澳互聯互通。
具體的工作模式,可以參考區議會選舉,在全香港18個區設立452個收集站,並在指定日期進行有效率的檢測。強制全民檢測必須配合「禁足令」才能達到效果,檢測後的市民應立即回家隔離14天。在中央政府的協助之下,香港預計可以做到每天完成50萬個樣本檢測量,足以在14日內完成700萬人篩查。對於檢測過的市民,港府應該及時給予健康碼,隔離期後,檢測後健康的市民就可以自由地在香港活動。
目前,政府發言人已經表示,有迫切需要於最短時間內開展大規模檢測,筆者認為,政府不能光說不做,一定要下定決心,如果可以在8月下旬展開全民檢測,最快9月初就可以完成整個工作,令香港盡快回歸正常,政府應該立即着手研討方案。
強制全民檢測利大於弊
當然,從短期來看,強制性全民檢測會造成不小的影響,香港難免暫時陷入停擺,尤其是廣大市民的日常生活、自由會短暫地受損,但從長遠來看,全民檢測是香港抗疫的唯一出路,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找到隱形的傳播源,真正杜絕疫情再出現反覆,一時的犧牲,可以換來的是香港社會回歸正常,經濟徹底恢復,粵港澳也可以率先互聯互通。具體而言,全民檢測可以帶來以下四點好處。
一、香港社會矛盾可以得到緩解。持續不斷的疫情在香港引起了不少社會矛盾,例如,香港失業率已經創15年高位,中小學校可能無法在9月正常開學,不少港人面臨嚴重的精神壓力等等。只有進行強制性全民檢測,堵截傳播源頭,才能在短時間內收穫成效,使得香港疫情轉危為安。
二、使粵港澳恢復通關。香港居民在內地生活者已經逾50萬,疫情持續緊張導致「通關無期」,他們的生活受到很大影響,很多人與親友相隔兩地。港府有必要在推行全民檢測的同時,啟動粵港澳健康碼,然後立即着手推動開關事宜。
三、搞活香港的經濟。因為疫情,香港許多行業正承受着巨大的壓力,勞工市場持續急劇惡化,尤其是對於餐飲業,香港至6月已有約1,500間食肆倒閉,如果疫情持續,隨時會再出現一波關店潮,只有疫情真正受控,防疫措施得以放寬,營商環境才能有喘息空間,這離不開全民檢測的進行。
四、吸引遊客到港旅遊。因疫情封關的近五個月,嚴重打擊旅遊業,一日不通關,香港的經濟恢復便遙遙無期。
齊心就事成,目標清晰,爭取9月中旬前做好做完全城強制檢測,有自信地引入可靠健康碼。爭取全面打通內部口岸,振興穗港澳經濟復甦!為了做事,所有政府公務員必須復工,立法會9月復會。
此刻不能再坐以待斃,必須一鼓作氣殺出重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