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昨天的香港 今天的白俄羅斯

2020-08-18

潘偉傑 時事評論員

「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又出現了......

眾所周知,此句是美國民主黨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的金句。佩氏講此「金句」的時候,正是香港去年發生反政府動亂,打得最激烈的時候。近日的白俄羅斯(白俄)政治局勢,比去年的香港有過之而無不及。

首先,去年的香港和今日的白俄發生反政府動亂,好大程度上都是由美國派出的美國民主基金會(National Endowerment for Democracy, NED)所策動。事實上,NED在多年來,透過不同形式的活動資助,支持本港多間大學,支持推動公民社會(civil society)運動,已經有好多報道評論NED捐款的動機,筆者不在這裏詳述。相反,筆者想講下NED在白俄的資助計劃,NED透過對當地不同的社區組織源源不絕的資助,目的就是「養兵千日,用在一時」!當國家在重大政治議題上,可以對現時政府產生「聲音」(make noise),形成整個國家都出現不同社會組織來支持反對派推動民主運動。白俄反對陣營就是藉總統大選,企圖推翻現總統盧卡申科。無獨有偶,香港亦在NED的銀彈下,在去年的反修例風波,營造全社會都反對政府修例的氛圍。

其次,香港與白俄都有着相同的「麻煩製造者」--美國。自2010年開始,美國的外交策略由中東轉移至亞洲,將中國視為假想敵,香港作為在中國對外的大門,美國政府多次派遣使節與民主派人士見面,透過「中間人」黎智英來提供援助,坐大反對勢力,不斷藉故挑起事端,先有「反國教運動」,其後有違法「佔中運動」,及最近的修例風波,反對派都是得到外國勢力的援助,來挑戰特區政府的管治威信。

白俄總統盧卡申科已經執政長達20多年,屬於親俄派人士。白俄的外交政策是與俄羅斯建立戰略聯盟關係,積極參與俄羅斯主導的歐亞經濟聯盟建設。與此同時,2013年中國和白俄開始營造全面戰略夥伴關係。2016年盧卡申科訪問中國簽署了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聲明,白俄亦成為中國倡議的「一帶一路」的「支點國家」。基於上述的外交政策,盧卡申科就成為美國的「眼中釘」。因此,美國目的就是推翻盧的政權,建立一個親美、親西方的政府。若果親西方政權在白俄建立,與烏克蘭攜手,可對俄羅斯形成牽制作用。

筆者在新聞報道看到,白俄的示威者亦參考本港示威的做法,在執法者的防線前,做出一些「吸眼球」(eye catching)動作,如有高齡婦人在執法人員面前跪拜求饒、大哭大鬧,目的是讓新聞媒體拍攝示威者的軟弱一面,博取電視機前的觀眾同情,認同他們是「高牆下的雞蛋」,因而煽動更多同情他們的人上街抗爭。

白俄羅斯雖然與香港有一段很長的地理距離,但是筆者亦希望白俄人民能夠盡快停止反政府示威,回歸理性的討論。香港經歷半年的黑暴事件,經濟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百業蕭條。除此之外,美國資助白俄當地舉辦公民社會活動的背後動機,就是令到當地社會造成動盪,原本是團結一致的社會,現因政見而造成分化,互相敵對,最終甚至出現內戰局面,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亦可以在此「撈一筆油水」。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