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揚愛國精神,重在實踐、貴在力行。」海南省政協常委、香港海南社團總會會長張泰超在言辭中總流露出愛國情感。拳拳愛國心、殷殷報國情,構成了他養浩然之氣、立鴻鵠之志、成不朽之業的精神源泉。作為香港海南社團總會創辦人的他,一直帶領旅港海南鄉親、會員,高舉愛國愛港的鮮明旗幟,守望相助,積極參加香港各項重要社會活動,成為了一支舉足輕重的愛國力量隊伍。
「我們充分認識到維護基本法和『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方針的重要性,維護香港繁榮穩定是與國家的安全和整體利益一致的。」張泰超開宗明義指,香港海南社團總會自2012年成立至今,舉辦了不少豐富的活動,包括敬老愛幼的傳統活動;婦女工作;青少年夏令營、冬令營、尋親問祖等,但當中最重要的,是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支持「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積極發聲、凝聚共識,其最終目的是為香港社會注入更多正能量,帶來團結進步的正面精神。
過去一年,香港經歷黑暴和疫情夾擊,經濟遭受打擊,各行各業經營困難,基層打工仔受害至深。張泰超表示,抗疫防疫成為目前首要的任務,國家是香港最堅強的後盾,在疫情中為香港市民雪中送炭,派遣核酸檢測隊馳援香港,並協助香港展開普及社區檢測計劃。他由衷地說:「普及檢測成功找出隱性患者,證明檢測計劃對截斷社區隱形傳播鏈、遏抑疫情的效用。衷心感謝中央政府的支持,向普檢的全體工作人員致敬!」
抗疫防疫竭盡所能 共渡時艱
而香港海南社團總會自疫情爆發以來,在張泰超的帶領和牽頭下,馬不停蹄、傾盡全力協助家鄉、香港展開抗疫工作。在疫情最嚴峻時期,醫療用品極其短缺的情況之下,總會調動各方資源和管道,採購海南急需的醫療防疫物品,向海南省運送包括口罩、護目鏡、消毒用品等緊急物資。總會及各屬會也在本港展開各項社區防疫行動,優先為長者、弱勢社群送去所需物資,竭盡所能、共渡時艱。
疫情下,祖國同胞們都團結一心,勢要打贏這場疫情阻擊戰,挽救更多無辜的生命。張泰超說:「在全球疫情依然嚴峻的情況下,中國向全世界展示了抗疫鬥爭的非凡歷程及取得的重大戰略成果,為全球抗疫貢獻了智慧。」他始終堅定相信,只要團結一心,沒有過不去的難關,而信心和愛心,是決勝這場抗疫戰的重要元素。
張泰超表示,在今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23周年的日子,總會以特別的方式,表達了對祖國、香港的祝福,並以此提振抗疫的決心及信心。總會預先在海南及香港兩地拍攝升旗儀式的視頻後進行剪輯,在節日當天在互聯網社交平台播放,瓊港兩地的鄉親能夠共享回歸喜悅。「不管身在何處,不管遇到任何艱難的境況,只要大家保持一顆向上樂觀的心,不傳謠、不信謠,並進行科學防控,定能戰勝疫情。」
參政議政服務社會 義舉當行
身為一名商人,張泰超憑藉超前的意識和過人的毅力,創辦了集建築工程、運輸、房地產開發等多元化企業集團。在事業奮進的同時,他積極參與社會事務、政協工作,投入到更加廣泛的社會活動中,要讓愛心和善心更長遠地流傳下去。他強調:「企業家不僅僅要對自己的員工負責,還要對整個社會的長遠福祉負責,這是我不斷督促自己的原動力。」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張泰超重教助學,善舉義行,長期支持家鄉海南的捐資助學建設,他亦希望捐助的火種永遠傳遞下去,更期望受助學生珍惜學習機會,拚搏進取,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自立、自信、自尊、自強,用優異的成績回報社會,實現人生的夢想。
談到夢想,他分享到:「現實生活中有不少年輕人都懷揣自己美麗的夢想。可是,如果僅僅只是去『想』,而害怕面對夢想要付出的行動和責任,是改變不了生活、改變不了人生的。」他認為年輕人要有行動力,坐言起行,避免拖延,如果畏首畏尾不敢邁步,哪怕是極小的一步,成功的機會也會從腳下悄悄溜走。
在參政議政、服務社會、經營事業方面,張泰超都用他最熱情的初心,不斷向前。「夢想需要『聚焦』。也就是說,要想真正在社會上做出一番成績,就要學會把熱情無限期地延長下去,蓄勢而發、一鼓作氣,那樣才能通往最後勝利的殿堂。」他說:「任何人都會有走過高山低谷的時候,人生就是綿延不絕的山峰,你以為是低谷,其實只要撐過去,下一次就是高山,反之亦然,眼前的順利也不意味着永遠的順利,要不斷地調整方向,運籌帷幄,避過滿山的泥濘和沼澤。」
他還說到,年輕人應該要不怕失敗。「都說『失敗乃成功之母』,背後的道理易懂難行,每每到了真正面對的時候,還是會讓人感到沮喪不振,這個時候心態就至關重要。」張泰超表示,青年面對失敗的時候,如果能夠轉化成動力,往往能夠改寫結局,簡單如考試升學,複雜如創業就業,無一不是擺在青年人眼前重重的難關和考驗,能夠突圍而出的,往往就在於有不凡的鬥志和毅力。在全球化經濟的今天,他希望更多年輕人能夠培養更好的內在素質,以應付有可能要面臨的未知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