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撮要
隨着微信群的普及,如今內地學校每一個班級都建有家長微信群,這一溝通平台受到了家校雙方的歡迎。然而家長群的「生態環境」也不盡相同,不少家長群逐漸成了「壓力群」。近日,一位江蘇家長發布視頻吐槽,老師要求家長批改作業、輔導功課使自己承擔了老師應負的責任和工作,並大呼「我就退出家長群怎麼了」。為回應「家長苦批改作業久矣」的現實痛點,山西太原、上海靜安區及海南等地推出「嚴禁要求家長批改作業」的規定。不少家長建議在全國推廣。■節自︰《家校群變壓力群 多地出招止亂象》,香港《文匯報》,2020-11-5
持份者觀點
1. 家長︰小朋友在讀二年級,老師每天會在微信告知家長孩子的作業內容,家長需監督孩子按要求完成所有作業,從頭到尾檢查一遍,最後簽字。如果孩子沒寫完作業,老師會通知家長,讓我們盯着孩子把作業做完。家長都快成助教了。
2. 老師︰對於學生的教學管理,已經不單純是從早7點到晚6點的工作問題了。超過這段時間,家長在群裏提出的問題,我們照樣會解決。但是有很多家長不理解,認為我們把一些任務推給他們了。其實只是需要家長配合,因為班裏有40多個孩子,我們不可能都照顧得過來。
3. 媒體評論︰更深層次來看,圍繞家長群產生的種種矛盾背後,還反映出「家校共育」的邊界亟待釐清。以老師在家長群裏布置作業為例,本意可能是希望家長督促學生完成作業,但在一些家長看來就有「甩包袱」之嫌。家長需要關注和配合學校教育,但不能過度參與、監督和代勞,學校也不能撇開責任。
多角度思考
1. 為何家校群會令家長有壓力?試根據資料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