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要聞 > 正文

神州安老好景 港經驗用得上

2020-12-24
■資深社工馬錦華認為,未來可讓更多從業員北上執業。圖為早前白普理盲人護理安老院工作人員與長者合影。 網上圖片■資深社工馬錦華認為,未來可讓更多從業員北上執業。圖為早前白普理盲人護理安老院工作人員與長者合影。 網上圖片

業界:樂齡科技進軍灣區 服務輻射全國

人口老化是世界各地共同面對的大問題,內地亦不例外。早前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提高用在養老方面的公共服務支出效率,足見其重要性。面對內地龐大的安老市場,香港業界一些人士早年已快人一步進軍內地,他們近日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將多年累積的經驗娓娓道來,發現內地居家安老服務需求大,其中樂齡科技產品(即輔助長者居家安老的科技產品)大派用場,而香港在這方面的研發與配套服務均較內地成熟,可透過兩地合作達至共贏,更可利用大灣區作為跳板,將服務輻射至全國更多地區。■香港文匯報記者 聶曉輝、文森

人口老化會為社會帶來沉重負擔,但同時也創造無限商機。香港長者安居協會的「平安鐘」,自十多年前已「衝出香港」將服務帶到上海,至今廣州、澳門、深圳及成都均有「平安鐘」服務,長者居家期間,若發生意外,可透過「平安鐘」召喚,協會亦一直為該些地區提供員工培訓與顧問服務。

香港長者安居協會創會總幹事、資深長者服務社工馬錦華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指出,香港及內地同樣面對老年人口增加的問題,「有人以『海嘯』來形容這個情況,我不同意,反而認為可產生更好的商機,讓安老業有更好發展。」

馬錦華認為,內地的安老業仍屬發展中階段,每年新增長者人口1,000萬,未來可擴大兩地合作,例如合組安老團隊提供服務,透過香港同工的專業意見為內地制訂服務標準水平,讓更多從業員北上執業,提供前線服務。

港社工盼可免試領內地牌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亦提到,鼓勵港澳與內地社會福利界加強合作,推進社會工作領域職業資格互認,以及深化養老服務合作,支持港澳投資者在珠三角九市按規定以獨資、合資或合作等方式興辦養老等社會服務機構,為港澳居民在廣東養老創造便利條件。

他認為,香港與內地可增加合作,包括向內地提供專業意見,以及容許更多前線社工與安老業從業員到內地執業。現時香港的社工註冊制度成熟嚴謹,每名註冊社工必須修讀4年課程及1,000小時前線實習服務,他希望香港註冊社工可免考試領取內地社工執照。

業者:應增港人對內地醫療信心

他續說,大灣區交通便利,十分適合港人養老,但部分人礙於未必想離開香港家人而卻步,如果大灣區過關服務更方便,例如「兩地一檢」等,便利香港家人前往內地探望長者,這樣即使分隔兩地也能維持家庭關係。除了通關,政府也必須提高港人對內地醫療的信心,「其實兩地醫療各有所長,關鍵是如何能更善用資源發展醫療產業,例如遙距醫療系統,這可提高港人的信心。」

過去幾年,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每年均與特區政府及香港科技園公司舉辦「樂齡科技博覽暨高峰會」,向公眾呈現海外和香港一些科技助養老的產品。社聯業務總監陳文宜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若非今年出現新冠肺炎疫情,已在深圳舉辦同類展覽。

她指出,如何將科技應用於居家安老之上十分重要,兩地可透過協作交流平台在大灣區發展,「社聯曾在招商局支持下,鼓勵香港的長者擔任樂齡科技大使及做地區巡迴展覽,以老養老;放諸內地也可仿效香港,由下而上推動市民對居家安老的知識和參與。」

樂齡產品租賃 冀推展至內地

她續說,外國流行一些電動床等離院復康與照顧產品,德國及日本等地亦大力推動租借服務,社聯亦在招商局的支持下推出樂齡科技租賃系統,相信該系統如能推展至內地,更可透過大數據進一步分析照顧者需要的樂齡產品,繼而進行產品研發與質素提升,令香港與內地不同文化地域起到接軌作用,「內地長者人口數量大,若能將香港的服務設計在內地做發展,便能擴大殘疾與復康服務。」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