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調「一國兩制」等主題 最快9月新學年中四實施
負責檢討中小學課程的學校課程檢討專責小組去年就高中四個核心科目提出課程和評估優化方案,教育局昨日向全港中學發出通函進行問卷調查,了解意見。文件提及改革後的4個核心科目預計共可釋放約250小時課時。至於備受關注、將會改名的通識教育科,通函首次曝光5個新科目的候選名字、公開考試樣本試題,以及新科目的課程宗旨等。日後課程會由以往6大單元縮減為3大主題,當中強調讓學生要認識「一國兩制」下的香港,以及改革開放以來的國家,另評核只設一卷以減輕考試壓力(見大表)。●香港文匯報記者 姜嘉軒
通函指出,現時通識科總課時為250小時,取代通識科的新科目之課程內容將減至大約一半,也取消了獨立專題探究,建議總課時為130小時至150小時。原本的6大單元亦會縮減為3大主題,分別為「『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改革開放以來的國家」、「互聯相依的當代世界」,每個主題約佔45小時至50小時。
其中「『一國兩制』下的香港」的主題,涉及多個學習重點,包括:香港的回歸歷程,國家和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憲制關係(主權治權在中國),「一國兩制」及基本法的法律依據,法治精神的意義,中國國籍及中國公民的概念,香港特別行政區參與國家事務的貢獻及受惠,國家支持香港發展的政策等。
「改革開放以來的國家」的主題則會講述人民生活素質與綜合國力的提升,國家最近期的五年發展規劃的重點及相關政策,這些重點和政策與促進國家和香港的關係等內容。
「互聯相依的當代世界」下設4大課題,分別為經濟全球化、科技發展與資訊素養、全球環境問題與可持續發展、公共壎芼P人類健康,包括全球科技新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香港在傳染病防控的角色和貢獻等多個學習重點。
增設內地考察 加深國籍認同
至於新設的內地考察部分並不涉及公開考試,考察主題為中華文化與現代生活,佔10小時學習時數。學習重點包括文化遺產的保育與傳承,包括應用科技進行保育。學生往內地考察前須有詳細計劃及閱覽資料,事後要撰寫考察報告。
優化版的課程宗旨則提到學生須以已發展成熟的當代課題作多角度思考,幫助他們作出合乎法理情的分析,在多元社會中傳承中華文化傳統、加深對個人中國國籍和中國公民身份的了解和認同等。
候選新名曝光 考試僅設一卷
此外,通函問卷首次曝光新科目的候選名字包括:公民與國家科、國民與社會科、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公民與文化科、社會教育科。附件有新科目的公開試樣本試題以作參考,考試只設一卷,分甲、乙兩部分。前者為短題目、多項選擇題,旨在評核考生對科目的重要知識、概念和詞彙的理解,並就相關情境作出分析;後者屬資料回應題,旨在評核考生在識別、應用和分析資料的能力,所有題目均須作答。
從樣本試題可見,甲部短題目其中一題問「什麼是『可持續發展』?」亦設多項選擇題問「以下哪項是屬於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政治體制?」考核學生的基礎知識;乙部有題目提供一份調查資料及取材自世界壎芠梒揪爾禤ヾA要求考生描述及解釋。
教局問卷調查 聽取校方意見
教育局發言人表示,是次通函旨在了解學校對優化方案的建議和意見,調查為期一個月,並會為學校領導層和前線教師安排簡介會,解釋優化方案和聽取意見。
若方案獲接納,最快可於新學年中四級起實施,並於2024年文憑試生效;教育局會加強教師培訓、學與教資源等,讓教師作適當準備。
其他改革建議重點
整體高中課程調配
●四個核心科預計共釋放約250小時課時,但非一刀切的硬指標,各校可按校情彈性調適;
●所釋放課時可讓學生增修一個選修科或應用學習科目、修讀數學科延伸單元一、更積極參與「其他學習經歷」/全方位學習活動,或發掘其他個人興趣,以照顧學生不同興趣、能力和抱負。
中文科
●課程方面,融合必修和選修部分,在整體課程內加強對閱讀的重視,在不同學習階段提供「建議篇章」;
●公開評核仍會保留讀、寫、聽、說的元素,但會把現時4卷合併為兩卷;取消卷三「聆聽及綜合能力」和卷四「說話能力」,所考核的能力融入「公開考試」及「校本評核」。
英文科
●整合必修部分和選修部分以釋放空間;開辦高中職業英語應用學習課程;
●改良校本評核及文憑試寫作卷。
數學科
●該科由「基礎課題」和「非基礎課題」組成,建議學生可只修讀「基礎課題」及部分「非基礎課題」,如在文憑試的「基礎課題」表現良好,最高可獲第四級的成績。
資料來源:教育局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姜嘉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