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代五大名窯之官窯,價值歷來不凡。早在1989年5月,一件南宋官窯青瓷六棱洗在蘇富比拍至2,200萬港元,對於當時的物價來說,可謂天價;2008年4月11日,一件南宋官窯粉青釉紙槌瓶於香港蘇富比以6,753萬港元成交;其後同樣是香港蘇富比,在2015年4月7日拍出一件南宋官窯青釉八方弦紋盤口瓶,成交價為1.1388億港元。
北宋時期,美學造詣極高的宋徽宗因對當時供品瓷器中的瑕疵與缺陷感到不滿,下令在汴梁(今開封)建立宮廷專用的窯口,按照自己的喜好與設計製作瓷器,並參考了汝瓷的燒製。北宋官窯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御窯,可謂不惜成本、不計人力,只為製造出君王滿意的瓷器,而後世同樣專供帝王的官窯(如明代官窯)亦屢出佳品。
而南宋官窯,則是宋高宗在「靖康之難」後建立南宋,並在臨安(今杭州)所設,其中鳳凰山下的「南宋修內司官窯」亦稱內窯,於烏龜山下的「南宋郊壇下官窯」又稱新窯。南北官窯在技藝上一脈相承,而南宋官窯在造型上古樸端莊,保有官窯、汝官瓷等北方名窯的特點,此外更吸收了南方名窯的精髓,薄胎厚釉。
後隨着南宋覆滅窯口被毀,工匠散逃導致技藝無法流傳,使得集眾家之長的南宋官窯瓷傳世珍品不多,其中大部分都為博物館藏品。根據1981年譚旦炯所著《陶瓷匯錄》,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北宋官窯33件、南宋修內司官窯108件、南宋郊壇下官窯53件。此外,部分官窯現存於日本,如文章開頭提及的後兩件拍品,皆由日本骨董商出讓。
古瓷的來源尤其重要,建議大家在收藏時盡量選取來源清晰、有根據的藏品。筆者私人收藏的一件「南宋官窯青磁花形盌」,是購自日本藏家之手,曾收錄於繭山龍泉堂出版的《龍泉集芳》一書中。●作者:香港中華文化藝術推廣基金主席 李秀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