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香港專題 > 正文

【兩會前瞻之融入灣區】代表紛獻良策 便利港人入灣

2021-03-02
●多位港區全國人大代表表示,今年兩會將就完善港人內地生活便民措施等方面提出建議。圖為廣州天河區鳥瞰。 資料圖片●多位港區全國人大代表表示,今年兩會將就完善港人內地生活便民措施等方面提出建議。圖為廣州天河區鳥瞰。 資料圖片

冀完善北上生活措施 恢復疫下創科合作

在國家大力支持下,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正在邁向新台階,區內又快又好的融合發展成為許多市民的迫切願望。多位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日前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透露,今年兩會將就完善港人內地生活便民措施、恢復疫下兩地創科合作、建設大灣區內司法協助機制等方面提出建議,為進一步完善大灣區發展提供新想法。此外,有在大灣區內地城市生活工作的港人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講述其融入大灣區發展過程中遇到的機遇和困難,希望在代表們的建議下,大灣區融合發展得更好,自己也能抓住其中的機遇。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秋北盼設生活一站通助融合

為促進香港深度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吳秋北表示將在兩會上提出建議,設立「灣區生活一站通」,以便利港人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辦理與生活密切相關的事務,亦幫助兩地生活和就業資訊廣泛發放。

近年愈來愈多港人到內地升學、工作,但基於兩地在制度和文化上的差異,港人在大灣區內地城市落地生活時仍遇到不少障礙,因此吳秋北建議中央政府推動在大灣區各內地城市及特區設立服務站,由內地政府及特區政府同在站點設辦公室,透過一站式資訊、諮詢及服務窗口,為市民處理各項民生事務提供服務,例如為港人在內地辦理居住證、內地駕駛執照、長者乘車證,以及參與國家社保醫保等。

冀逐步簡化兩地文書互認

為促進大灣區的區內融合,工聯會還將在兩會提出解決兩地文書互認的建議。身為工聯會會長的吳秋北表示,工聯會在內地多個服務諮詢中心都接獲不少在內地工作或生活的港人反映,不少文書證件需再次公證才能成為法律文件,必須預留額外時間和金錢處理。雖然國家實行「一國兩制」,但他認為兩地政府發出的文書也應該得到互認,故建議循序漸進解決相關問題,採用先易後難原則,先以結婚證、出生證及死亡證這三類文件作為簡化文書互認的試行範圍。

雖然兩地政府均重點推動大灣區建設,但部分港人仍對此持排斥態度,吳秋北坦言,部分香港青年對國家發展的規劃和戰略認識不深,導致出現一些隔閡。為此,他將在兩會上建議中央政府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為「共同家園」,以文化作為凝聚家國情懷的黏合劑。 ●香港文匯報記者 林浩賢

葉玉如冀推「灣康碼」利交流

一直大力推動兩地科研合作的港區全國人大代表葉玉如透露,她準備在今年的兩會提出建議,推出粵港澳大灣區健康碼、促大灣區內跨境流動便利化,以助力恢復兩地正常的創科合作和交流。

葉玉如說,香港受疫情影響,自2020年2月起開始在多個口岸實施暫時性的強制檢疫和隔離措施。雖然相關措施有效遏止了疫情,但大大影響了兩地正常的創科合作和交流。

她說,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內地各城市紛紛推出健康碼,便利人群出行和跨省流動,同時有效協助檢疫部門追蹤感染者和密切接觸者的行蹤,控制病毒傳播風險。但香港目前還沒有推出健康碼機制,未能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實現正常通關。

她建議中央支持粵港澳三地政府共同推動建立「大灣區健康碼」,放鬆口岸管控措施,推動三地居民在大灣區正常流動,加快恢復創科交流合作活動;在條件成熟後,可考慮推動「大灣區健康碼」與其他城市的健康碼互認機制。

身為國際頂尖的神經生物學家的葉玉如亦建議,香港和廣東省政府共同出資,支持在大灣區成立跨境的大型生物科技研發機構,地點可設在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她認為,相關機構,不僅能為兩地科學家提供促進跨境合作和交流的平台,促進兩地的生物醫學科研資源、數據互通共享,培養生物科技人才;亦可推動香港優質的生物醫學研究與內地的產業資源對接,有助形成暢通的科研成果轉化管道,幫助建構一個能結合產學研,連繫內地、香港與國際的科研生態系統。 ●香港文匯報記者 柴婧

吳亮星建議助港增國際總部吸引力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吳亮星表示,將於兩會上提出建議,請中央為香港提供政策支持,在金融、貿易、旅遊方面,加強國際機構在香港設置地區總部的吸引力,以「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和「一帶一路」的發展。

吳亮星認為,香港雖然面積小,但是輻射面很大,向內連接大灣區城市以至整個內地,向外亦是內地與「一帶一路」及其周邊國家地區的橋樑。如果能吸引全球大機構、團體、企業來港設立總部,發揮香港優勢,促進香港真正成為國際性中心和祖國發展的南大門,相信整個大灣區、「一帶一路」都將受惠。

他認為,在建設金融中心方面,香港亦有其固有優勢,包括金融監管十分可靠,市民和投資者質素相當高,來自內地的「北水」和經過香港向內地投資的「南水」,都可以把香港金融業的「蛋糕」做得愈來愈大。此外,內地的基建能力亦可以通過香港繼續走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而若「一帶一路」項目基建公司在港上市、集資,亦有利於香港金融業發展。 ●香港文匯報記者 郭天琪

陳曼琪倡設灣區糾紛解決機制

國務院辦公廳去年10月印發港澳律師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的執業辦法,為本港律師帶來龐大機遇。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陳曼琪表示,她將在兩會上提出建議,建設大灣區糾紛解決機制,讓大灣區的仲裁更具國際認受性,並建議國家出台政策,完善大灣區在「一國兩制」下的司法協助機制。

陳曼琪認為,如今國家改革開放邁入新台階,香港在國際仲裁方面有優勢和能力,可以香港為支點,在大灣區先行先試,增強大灣區仲裁的認受性。她建議國家出台外國仲裁專家評核機制,為大灣區法律機構聘用國際仲裁專家劃定資格和門檻。此外,亦可以創立外國專家庫,仲裁雙方都可以在專家庫中尋找外國專家,為自己提供意見,讓大灣區的仲裁更加國際化。

她並建議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線上線下一站式、多元化的糾紛解決機制。可以在大灣區設置一站式諮詢中心,方便香港律師掌握和了解有關大灣區的方針政策、執業落地問題,三地法律差異等,亦可幫助香港律師和律所在內地尋找合作夥伴,組成合夥聯營所等。

此外,陳曼琪建議國家出台政策,推進中國特色區際司法協助,增強大灣區在法律方面的互認和執行。她表示,大灣區的機遇對香港律師非常重要,如果對國家不了解、不認識,很難抓住機遇,因此建議港澳與內地的高校多舉辦交流互動,推出雙學位課程,積極培養熟悉三地的法律人才。 ●香港文匯報記者 郭天琪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