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瑰寶藝博」工作室逆市登場 謝克最新雕塑釋放正能量

2021-03-02
●香港馬主協會副會長曾炳威購入謝克設計的《長勝將軍》雕塑,該雕塑以拿破崙躍馬油畫為創作靈感,曾炳威(右二)期望為愛駒帶來牛年好運氣。圖為謝克、及瑰寶藝博工作室負責人吳玉蘭、司儀陳銳強恭喜曾生買到心頭好。●香港馬主協會副會長曾炳威購入謝克設計的《長勝將軍》雕塑,該雕塑以拿破崙躍馬油畫為創作靈感,曾炳威(右二)期望為愛駒帶來牛年好運氣。圖為謝克、及瑰寶藝博工作室負責人吳玉蘭、司儀陳銳強恭喜曾生買到心頭好。

藝術的魅力和力量毋庸置疑,它提升個人生命的質量、給靈魂一個安穩的居所,值得人窮一生去展開探索與追求。無論是當一位藝術家、藝術代理人還是種種與藝術沾邊的角色,只要對藝術上心和堅持,都必定能在藝術領域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因藝術讓生命綻放色彩。●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陳苡楠

疫情在這個城市的陰霾尚未完全退去,策展人吳玉蘭近日繼續按茩鴩茠漕B伐,在中環開設「瑰寶藝博」工作室,工作室首個展出是謝克創作的高鉻鋼雕塑作品,包括:首度在香港亮相的《長勝將軍》以及《大愛》、《坐禪》、《探索》、《江山如此多嬌》等作品。謝克創作喜歡以奮力向上的孩童形象為主軸,他認為孩童是社會未來的棟樑,也成為他繪畫及雕塑藝術的獨特形象。孩童雙眼以布條覆蓋象徵他們寸心純淨,未被塵染,正在摸索中邁向未來。在雕塑藝術作上利用高鉻從事創作,因為高鉻硬度比銅高,需要更多長時間作細微打磨和加工,但經過打磨的晶光感和反光度,將其雕塑藝術提升至更高層次。

謝克作品對東西文化的追求

幾乎將一生的時間都貢獻給藝術的謝克,一直在這個領域有獨到、前瞻性的目光,他強調,創作的關鍵是要令作品符合現代人觀賞。以作品《探索》為例,被蒙上雙眼的孩子蹲在彷照明清傢具設計的圈椅上,椅上放茖漭賑陞@人所熟悉的著作,細看下兩本書籍分別是《聖經》和《論語》,體現了謝克對於東、西文化的解讀和追求。

「我並沒有刻意塑造任何效果,這些元素完全是我自己累積多年的創作形式。」

而充滿活力和氣勢的作品《長勝將軍》則讓人聯想起馬背上揮劍揚鞭的經典人物拿破崙,但是觀賞者將目光挪到作品的後方,卻會看見兒童其實背茪@個葫蘆兩樣元素的結合足以代表即使創作者接受西方的教育、經歷不同的文化,仍然不忘自己的根,對於自身中國人身份的一種認同和自豪感。

盼八十後孩子不忘中國傳統

一把金色的圈椅,上面凌空駕茪@個眼睛被蒙上、正在打坐的嬰兒,看似簡單的兩件事物,卻隱藏荍馦`層的意義。「單看中國椅子的風格和兒童的模樣,這是一件徹頭徹尾的東方作品。」謝克在解說這件作品的時候,提醒觀賞者同樣需要將焦點落於蒙蚋馫揪漕熄竷洶W。原來將雙眼蒙上的靈感來自於英國管治時期,香港立法局的女神像也是雙眼蒙上手持天秤,這個象徵意義是「公平正義,人人平等」的理念。

謝克解釋《坐禪》是象徵一個八十後的孩子,而八十年代的內地正正經歷荍麰眸}放的時期,他期望藉茬虴@《坐禪》,能夠給作品賦予一個嶄新的價值觀和期盼,希望這個年代的孩子不忘中國傳統,同時也能有西方人開明的思維方式。除此以外,作品中嬰兒升起、處於凌空打坐的狀態,是謝克刻意為作品帶來一種超現實的感覺。據他從其他有打坐習慣的身邊人了解到,打坐最高的境界能夠讓整個人彈起,甚至會感覺「離地」,這種感覺讓謝克印象深刻,也很特別。於是他同時將這種能夠昇華的境界注入作品當中,換來另一個層面的思考。

到內地追求中國傳統藝術

現定居北京的謝克,原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四十多年前畢業於香港大一藝術設計學院,曾在香港無邦q視、麗的電視及嘉禾電影公司任平面設計師和插圖師,1981年,獲香港大一藝術設計學院院長向北京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即現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張仃院長特別推薦,成為首個於八十年代、內地改革開放以後,前往北京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修讀中國傳統裝飾藝術的香港人。「當時內地和香港的教育和文化都相當不一樣,很多那個年代的人對中國傳統沒有太深的認識。」即使成長於英式管治的香港學習是西方藝術設計的背景,但謝克始終覺得自己是華人,必須懂得將中國傳統的元素放進自己的設計當中,所以毅然隻身前往內地繼續進修,為他日後從事藝術發展的路上鋪墊了更穩固的基礎。

在內地期間,謝克獨自走遍各個省份考察,見識了不少歷史遺址和文物,同時也認識了當地的藝術家,擴闊了他對神州大地的眼界。然而,對藝術有濃厚興趣的謝克,回到香港以後並沒有當一名藝術家,反而選擇「打工」,在設計的領域上打拚。

「過去以藝術作為生存方式並不實際,藝術家原是靠畫廊賣畫,但當時香港幾乎沒有什麼畫廊。」謝克同時亦回到了母校當主任講師和香港理工學院設計系當客席講師,將中國的傳統傳授給下一代,並在九十年代遷到新加坡為自己的下一個十年開展事業上另一個里程碑,給藝術家當代理、顧問以及策展的工作,利用自己藝術加上設計的背景,審視藝術家的作品,給來自不同地區的藝術家帶來更多機遇。

角色轉換當上藝術家

可是,經過在新加坡十年的高峰,除了遇上SARS,自己的身體也開始響起警號,謝克不得不再次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和太太商量過後,謝克決定舉家搬到北京,終於遇上創作的契機,在多年與藝術事業打交道後,自己終於在北京建立個人藝術工作室,並成為創作者、名正言順當上一名藝術家,一圓埋在心底多年的「藝術夢」。「在北京,有些人會給我做個人展覽,就像是一種角色的互換。我想不到自己最後真的做回藝術家。」謝克憶述。

他舉例,2015年他就在北京做了一個名為《塵網》的裝置作品,從觀察這個城市充滿憧憬的北漂打工者、密集的人流、擁堵的交通,謝克利用「塵網」的形式來呈現眼前人們的生活狀態,展出以後裝置作品獲得各方的好評。謝克憶述,有別於內地的藝術家,他的藝術品融入了自己多年來學習和工作的背景,加上同時擁有西方的知識也有東方人的底蘊,光看作品很多人都看不出來他是中國人。「我創作的思維、手法和表達形式都跟內地的藝術家截然不同,因此作品給他們帶來了一種新鮮感。」謝克說。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