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收藏 > 正文

【恒雅藏珍】黃金有價鈞無價

2021-03-18
●金鈞窯天青釉紫斑斂口小盞●金鈞窯天青釉紫斑斂口小盞

宋代五大名窯之鈞窯,是受唐代河南魯山段店窯(魯山花瓷又被稱「唐鈞」)的風格影響形成,窯址位於河南禹縣神垕鎮。相比官、哥、汝、定以單色釉為主的窯口,色彩變幻萬千的鈞窯,別具一格。

入窯一色,出窯萬彩,鈞窯渾然天成的色彩,不到出窯時刻,無法被預測,每件都獨一無二。這十分符合宋代推崇的「自然無為」道家思想,備受宋徽宗之喜,而鈞瓷技藝亦在宋朝達到最高水平。

宋代鈞窯,尤其是官鈞窯的出品,釉色的變化自然溫潤,大致上可分為窯變單色釉、窯變彩斑釉及窯變花釉三種,其中窯變花釉的藝術價值最高,主要有丹紅、海棠紅、霞紅、木蘭紫、丁香紫等品種,一般而言,器件上的「紫斑」面積大而顏色深,價值亦隨之上升。官鈞為皇宮內的陳設用瓷,是鈞窯中最為考究的產品,器形包括花盆、花盆托、出戟尊等,底部或足內側大多刻有漢字數目一至十,數字越小,器物越大。不過,陳設器燒造的年代眾說紛紜,「金代說」、「元代說」、「元末明初說」及「明初說」都各有支持者。

到了清代,乾隆帝對傳世官鈞進行仔細品級,再決定其陳設地,並令工匠鐫刻上「養生殿」、「重華宮」、「建福宮」等,更會仿刻或改刻底部數字。以筆者收藏的一件明十五世紀初鈞窯玫瑰紫釉稜口水仙盆為例,底刻「二」字,後劃「建福宮」及「竹石假山用」字樣。

宋鈞瓷不但釉色絢麗多彩,紋路亦頗具特色。其中「蚯蚓走泥紋」為鈞窯釉獨有特色,因釉面較厚,燒造時釉質中的金屬分子因重量不同而上下分層,有的浮於表面,有的沉於釉底,形成類似蚯蚓在泥中遊走留下的痕跡。釉質乳光晶瑩、肥厚玉潤,在柔光之下,部分鈞瓷更可見皂泡自口沿升起,因此此類瓷器亦被形象地稱作「bubble bowl」。●香港中華文化藝術推廣基金主席 李秀恒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