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家在中國》涵蓋範疇廣 校長讚利落實國安課程框架
為進一步培養學生對國家、民族及國民身份的認同,教育局昨日發出通函,將向全港中小學贈送《我的家在中國》叢書,作為推廣中國歷史和中華文化教育的輔助材料,教育界大表歡迎。有小學校長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指,使用內地出版教材學習國情十分合適,雖然現時未見叢書最新繁體版本的「廬山真面目」,但觀乎內地已發行的版本,已涵蓋城市、節日、湖海、民族、山河及道路等六大範疇,有助學生全面認識國情,讓學校落實局方早前公布的常識科國家安全教育課程框架。有教育界代表期望各校能善用叢書,教育局日後可收集優秀教學示例,供其他學校參考。●香港文匯報記者 姬文風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日前接受中新社專訪,表示會免費將整套最新版本的《我的家在中國》派發給全港中小學。他期望這套叢書不論是學生拿來閱讀,還是老師在準備教材時都有更多資料可以參考。
此外,他亦提到教育局將於下月舉辦「華萃薪傳-第一屆全港小學中國歷史文化常識問答比賽」,叢書將可作為比賽的參考讀物。
叢書可作比賽參考讀物
教育局昨日正式向全港中小學發出通函,進一步介紹詳情。上述問答比賽邀請了全港小學參加,大會向學校建議了一系列適合小學生的閱讀材料,包括網上閱讀資源及《我的家在中國》叢書。由於比賽反應踴躍,故此不論學校參賽與否,教育局均會贈送《我的家在中國》叢書,每所小學將獲發兩套,中學及特殊學校一套。
通函又提到,上述叢書通過城市、節日、湖海、民族、山河及道路六個系列,讓學生從不同方面認識國家的歷史文化及發展,除可作為上述比賽的參考讀物,亦可作為推廣中國歷史和中華文化教育的輔助材料。
據了解,局方將派發的《我的家在中國》是2021年出版的繁體版。至於內地已發行的版本,全套6個系列,每個系列包含8冊讀本,共計48本,適合7歲至10歲學生閱讀。
書本介紹指「老師們可以用本書作為國家課程的教學參考,更可以用作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的現成教材」,目錄則包括「泰山」「絲綢之路」、「黄海」、「春節」、「民族舞蹈」、「台北、香港、澳門,血脈相連一家人」等不同題目。另據新華網2017年報道,《我的家在中國》專門為港澳台青少年量身定製,是精心打造的優質國情畫本,以不同範疇展現歷史悠久、朝氣蓬勃的美麗中國,讓青少年全面、準確地了解中國深厚歷史及燦爛文化。
「用內地提供教材適合」
聖公會天水圍靈愛小學校長孔偉成表示,「以往局方向中小學派發由內地發行及編寫的教材是比較少,而今次主題是國情,用內地提供的教材很適合,亦有助加強本港與內地聯繫」,現時學校除了常識科或德育及公民教育外,其實亦可透過不同的主題學習,讓學生了解各方面的國情知識。上述叢書既可放到圖書館作為參考資料,亦可安排不同年級學生輪流學習。
本身是小學校長的教聯會主席黃錦良指,要提升學生對國家的認識,以至加強學生的國民身份認同,教材質量十分重要,「但老師未必有時間自製教材,亦未必有信心做好質量把關,對個別出版社亦未必可盡然放心,故絕對歡迎今次教育局主動引進輔助材料,方便教師工作。」
他提到,教育局2月公布了常識科國家安全教育課程框架,當中點明教學重點包括透過有趣的故事、貼近日常生活的課題和重要的國家事物,增加學生對國家象徵、歷史、中華民族和文化,以及國家發展的認識和興趣。他相信這套叢書可發揮作用,呼籲各學校好好善用,教育局亦可鼓勵學校間分享心得,以全面提升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