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香港專題 > 正文

批票價機制機械化學者倡計埋失業率

2021-03-30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高俊威)香港各類公共交通工具票價接連在疫市下出現實際加幅,多名專家學者認為若要檢討整體交通費調整機制,應先從港鐵票價「可加可減」機制入手。學者批評該機制「機械化」運算票價調整幅度,未有切實地考慮市民經濟情況。中大經濟學系副教授莊太量指出,該方程式主要涉及3項數據,但「綜合消費物價指數」和「運輸業名義工資指數」兩數據是互相牽連,通常不會出現負數;另一項生產力因素則甚少變動,「正常會有通脹,所以多數有加無減。」

港鐵票價調整機制明年進行檢討,莊太量認為是修訂的時機,「乘搭港鐵大多是低下階層市民,機制應與他們收入水平掛u,也可考慮加入與市民購買力相關的數據,例如工資中位數加幅、失業率等。」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副主席陳絔g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指出,雖然巴士亦將加價,惟營運商的加價機制並非每年啟動,今次加幅已累積一段長時間,而且有行會把關審批,故他認為茪潃蚼q港鐵加價機制較合理。

陳絔g認為,目前的港鐵票價機制的設計過於簡單,必須加入更多元素,例如港鐵盈利及當時社會因素等,也可考慮必須經行會拍板,以有效反映本港經濟現況及市民負擔能力。此外,機制設追加制度亦欠妥,因當經濟好轉時,加價必定重臨,最終依然由市民承擔。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