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杏館是一間社會企業,全港有6間分店,除透過市民認購每份約30元的飯券,向合資格的弱勢社群提供免費膳食外,該館也同時經營一間收費的食肆,賺取的利潤用以聘請長者在銀杏館工作。不過,該食肆也沒有「特權」,必須遵守食肆處所防疫措施,麥梅媚承認,該館由於疫情,客源減少,收益激減七成,而市民認購飯券的收入也有所減少,使用免費膳食的人數卻倍增,要維持收支平衡有困難。
市民節衣縮食 飯券認購減少
麥梅媚表示,由於銀杏館屬於慈善及社會企業,因此都是以自己資金營運,並沒有任何捐款或政府支援。在疫情期間,由於收緊食肆營業時間和經營模式,加上市民都對疫情憂心忡忡,減少外出用膳。經濟不景,導致大家都要節衣縮食,付費用膳的食客人數大減令食肆收益大跌七成。
在認購飯券方面,深水鶪孺惟採硈抪s,今年2月開張,是旗下唯一設有派飯堂食的分店,目的是希望受惠者能夠有外出吃飯的感覺,目前接待近三十名長者及無家者,「長者屬於高危一族,疫情下有近九成長者已經接近一年沒有出門,甚至在外用餐,因此希望為他們設立一個飯堂可以讓他們在這裡安心吃飯。」
在疫情打擊下,認購飯券的人數雖有增加的跡象,但每人認購數量減少,「以往會有不少市民,甚至會有機構作為『團建活動』呼籲員工集體認購飯券,有一些人甚至一次過認購數十張飯券,資助弱勢社群開飯。現在認購市民多驉A但每人認購一張起,兩張止。」變相認購數量減少,收支勉強維持平衡,讓受惠人士有啖安樂茶飯。
呼籲守望相助 支持派飯服務
雖然現時收支比例仍可平衡,但未知隨茯戔‵鬮繴|否再度下跌。麥梅媚說,若未來認購飯券的數量供不應求時,會動用付費餐廳的收益幫補派飯計劃,「相信要動用利潤幫補時,市道已經好差,更多市民需要派飯,條數能否維持平衡也是未知數,亦都唔知可以支撐幾耐。」
因此,她呼籲仍有經濟能力的市民伸出援手支持派飯服務,「這個計劃彰顯香港人在艱難時期守望相助的精神,有一些家長用膳後得悉計劃,會叫自己的小朋友認購一兩張飯券,教導他們為有需要的人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