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綜合手段解決土地房屋問題

2021-05-20

朱鼎健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

香港已用作發展和建屋的土地只佔本港總土地面積約7%,但法例不容發展的郊野公園則佔整體面積的4成。土地供應長期受到限制,導致香港房屋供應持續不足,樓價不輕易下降,高企至一般打工仔難以負擔的水平。

有調查顯示,香港連續11年成為世界上樓價最難負擔的城市,一個普通家庭需要不吃不喝、節衣縮食逾20年才能有足夠金錢置業。另方面,據房屋委員會公布的最新資料,截至今年3月,一般申請租住公屋的平均輪候時間達5.8年,創22年新高。

由於房屋供應緊絀,港人的居住空間不斷萎縮,生活質素不斷下降,導致社會內部長期積壓一股巨大怨氣,尤其是青年。他們普遍認為香港社會不公,偏袒發展商,令到他們未能安居置業向上流,2019年的修例風波,也折射了香港社會的深層次矛盾。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一直致力解決土地及房屋供應短缺問題,例如加快發展閒置棕地和重建舊區、重新規劃工業區,以及推出「明日大嶼」計劃。儘管如此,港府仍須多管齊下探究不同方案,才能夠徹底化解土地房屋這個香港老大難的深層問題。

近日全國政協副主席、前行政長官梁振英在社交媒體重提關於開闢郊野公園邊陲地帶以興建公營房屋。有不少地產及測量界專業人士曾作估算,若能開發一成的郊野公園土地,其效果不亞於「明日大嶼」的填海計劃。他的建議值得大家研究和探討。

解決土地住屋問題已經到了刻不容緩地步,況且完善選舉制度後,香港應聚焦改善民生,而增加土地和房屋供應更是目前特區政府之迫切工作。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