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復必泰疫苗最低接種年齡獲准下調至12歲,已預約的12歲至15歲青少年,最早今晨9時起可到全港24間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打針。新冠疫苗臨床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共同召集人孔繁毅昨日指,除有藥物敏感,大部分12歲至16歲青少年都適合接種。至於社會流傳的年輕人接種會有心肌炎問題,他引述外國數據顯示指,年輕男性接種後有出現輕微心肌炎的情況,比率為0.0016%,一般在休息一周後已可復原近九成。
接種現心肌炎 唞一周可康復
孔繁毅昨日在電視節目上表示,若青少年對兩款或以上藥物有過敏,需要先諮詢免疫專家、兒科專家作篩查,判斷是否適合接種。他提醒,青少年在接種疫苗後應多休息,打針後一周切勿進行如足球比賽、短跑等劇烈運動,以減低相關風險。雖有外國數據顯示,年輕男性接種復必泰疫苗後出現心肌炎,大部分人情況輕微,亦屬於短暫反應,主要是心口不適或輕微氣促,一般在休息一星期後可康復。
他強調,委員會會密切監察情況,尤其是兒科及心臟科專家會緊密監察,如有相關個案,會作詳盡分析及監察,並會即時向市民公布,「通常是24小時至48小時,就有這個情況出現,或一星期也有機會,又或小朋友本身沒有這些問題、很健康,是接種後有這些輕微情況,那麼我們就可判斷到。」
微調呈報機制增透明度
另外,政府早前改為只公布跟接種疫苗有潛在關連的死亡個案。孔繁毅指,更改機制是怕訊息混亂,增加市民憂慮,但又不想令市民誤以為委員會「刻意不交代詳情」,所以委員會正商討再微調呈報機制,研究在附有比對數據下,重新公布所有死亡前曾接種疫苗的個案,增加透明度,「透明度是非常重要,我們會比較頻密公布,有關連或無關連的個案都會匯報,讓市民釋除疑慮。」
孔繁毅透露,近期接種率上升,但委員會接獲須入院的嚴重異常事件較之前少,由每兩周開會要檢視數十宗,減至最近十至廿宗,估計跟多了較年輕人士接種有關。
張建宗:走出「疫境」接種最佳
此外,政務司司長張建宗昨日在其網誌指出,12歲至15歲青少年最快今天可到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復必泰疫苗,政府也為師生及家長提供其他接種疫苗途徑,包括為學校提供特別預約及接送服務,及外展接種服務。
他指推動「全城起動 快打疫苗」運動是全社會的頭等大事,也是政府當務之急,香港目前穩定的疫情得來不易,接種疫苗是香港走出疫情困局的最佳方法,強調疫苗安全和有效,市民可放心,盡早接種,確保香港築起群體免疫屏障,讓香港經濟、民生及出行早日重回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