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這書有論及通俗小說,發人深省。 照片由作者提供
黃仲鳴
日前,倪匡在電視一個節目上老調又彈,指小說只分「好看的」和「不好看的」。這二分法或需深入研究,但基本上沒有錯,不好看的小說正如差劣的電影,不打呼嚕才怪。而好看的小說非全指流行的通俗小說,嚴肅的《吶喊》、《台北人》便非常好看。當然,在「好看」的層面上,通俗小說佔了大部分,所以才流行,才擁有那麼多的讀者,如張恨水、金庸的作品。
陳平原在《文學史的形成與建構》(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九年三月)裡,有論及通俗小說,他說:「學界對百年中國小說演進的描述,本來已經初具規模,可世紀末『通俗小說』的再度興起,使原先頗為清晰的圖景,又變得模糊起來了。」又說:「……這種以『五四』小說為『正統』的描述,正受到『通俗小說』越來越強烈的挑戰。」
不錯,自從大陸實施開放後,一些通俗小說率先登台,既有金庸、梁羽生、古龍,復有瓊瑤、岑凱倫。這幾大家的小說,不僅是挑戰,還侵佔了嚴肅小說的市場。賈平凹的小說如《廢都》,是嚴肅的抑通俗的?當作嚴肅小說吧,但也含有通俗小說的元素。又如莫言的《紅樹林》,簡直就是通俗小說。陳平原說:「進入九十年代,由於商品經濟大潮的激蕩、政府的鼓勵,以及後現代理論的慫恿,中國大陸的『通俗文學』領盡風騷……面對諸如金庸小說進入大學講堂和文學史著這樣不大不小的難題,乃世紀末中國學者所必須承受的命運。」陳平原十年前這番話,仍值得「正統」、「嚴肅」之士反省。
大眾喜看「直指式」的通俗小說,是可以理解的,在越都市化的社會裡,有誰還那麼費腦筋去思考小說的「深層結構」?
陳平原強調不可輕視通俗文學,馮亦代的《淺談通俗文學》,有段話可作呼應,極有意思:
「……既然是『下里巴人』多,我們從事文學的人更不應忘掉他們!但我以為,能欣賞『曲高』的人,大多是從『下里巴人』階段開始的。即以我們中國的讀者而言,可以說大部分是在小時候從看《西遊記》、《封神榜》、《水滸》、《三國演義》開始,進而到讀《儒林外史》、《紅樓夢》、《聊齋》及其他文學作品的。」
不錯,通俗文學都是「直指式」的,即是淺白、易懂,故事情節吸引人,不似嚴肅文學一味講究技巧、修辭、意含,而渾不理普通讀者是否懂得。因此,初涉閱讀界,本身水平有限,鮮有不從通俗讀起的。古人是這樣,今人何嘗不是這樣?
由於「下里巴人」太多,我們一味強調嚴肅文學,貶低通俗文學,實是不應該,馮亦代指出「不應忘掉他們」,是對的,為了「照顧」這群「下里巴人」,通俗文學極須提倡。另一方面,「下里巴人」如沒有了「通俗」,焉能進升到「嚴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