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大包小包是每年春節必見的情景,是心意也見證了回鄉人為家奔馳的歲月。資料圖片
文滿林
你 還會記起「春節回鄉探親禮品箱」這個物事嗎?若是你已經上了四五十歲,大抵不會忘記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之前,即中國還未實行改革開放之時,每屆農曆春節前夕,在香港九龍有多間國貨公司代辦香港同胞回鄉探親禮品箱的寄托服務就顯得格外紅紅火火,多間國貨公司都應接不暇,忙到不得了。
交通困難 摸黑出發
什麼叫「春節回鄉探親禮品箱」,在此不妨簡略介紹一下。在國家還未推行改革開放之前,香港同胞回鄉探親或過年,都面對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交通問題,二是過關問題,三是帶「禮物」回去問題。
當年香港同胞回鄉探親或過年,無論你家住哪裡,在廣州也好,深圳東莞也好,或是在上海、北京也好,要回去就得要在火車站坐火車到羅湖。這是一條唯一的必經之路。過了羅湖海關才各自乘搭不同的交通工具回鄉。
當年的港深火車並不似現在那麼快速、班密。一天只有一兩班,過時過節才有一些加班車。要回鄉,就得要在清晨五點鐘起床摸黑從住處出發,趕去火車站排隊,才有機會搭到頭班車。雖然「倒塔」咁早出門返鄉,但過到了深圳,往往已是下午一二點或三四點,視乎返鄉的人數多少而定。原因是當年的港深火車設備沒有現在那麼先進快速。從火車站到羅湖要花費兩個多小時。而最令人感到頭痛的是在羅湖海關檢查這一道「防線」,隨時要「捱」三四個小時或以上。自帶「禮物」多的人就自然花費時間越多。盤問也多。故形成港人每次回鄉過深圳都感到「身震」(一句流傳很廣口頭禪)。過了海關,人們才敢鬆一口氣。
奶粉生油 「走難」北上
由於當時的火車設施非常簡陋,上落很不方便,加上人多擠迫,每人攜帶「物品」也多,在車內碰碰撞撞兩個多小時,大汗疊細汗,每次回鄉有如「走難」那般辛苦。有見及此,經營國貨公司的生意人頭腦轉得快,便想出了這一條絕世好「橋」,代辦港人回鄉探親禮品箱這種服務。令許多港人省卻許多麻煩和不便。又可安心過關回鄉。回鄉探親禮品箱分為甲乙兩種。裡邊包括十多二十種禮品。物品其實大同小異,要價也相差不多。國貨公司落訂付錢,指定可在深圳及廣州取貨。
這些禮品箱究是什麼貨品呢?列出來,以現在的情況來說可謂「好笑」「搞笑」或苦笑。然在當年來說這個禮品箱所裝載的每一件禮品對內地的親人來說,簡直是稀世之寶,矜貴無比。例如甲種禮品箱內包括有紅雙喜花生油,紅雙喜香煙、原子襪、枕套、床單、麵餅、粉絲、紅棗、味精、洗衣粉、黑白瓜子、十碼卡其布等等。而乙種禮品箱內的禮品其實與甲種差不多。對比一下,甲乙兩種禮品箱變來變去,不難發現有四五種是「鐵定」的,不能少的。如花生油,粉絲蝦米、香煙、原子襪及卡其布十碼。
以上所列出的多項物品,在當年內地來說是非常貧乏的。現在看來會感到「笑話」。因為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之前,要購買這些東西,就得要油票、糧票、布票。有錢也未必買得到,有十碼卡其布,就可裁出一兩套新衣。五斤花生油就可夠一年食用。對年輕一代的港人來說,大抵不明所以的是,連床套、枕套及原子襪都要帶返去,難以想像吧?!在當年來說,這些日常用品確實罕見。港人當平常。家鄉親人就視為寶。
從禮品箱所列載的十多二十種貨品中,能夠說得上值錢的只有一兩樣,其餘的盡是平價貨。但夠實用頂用。可惜份量較少。但收費卻不少,都在三四百元之間,另加運費。當年的三四百元,大概是一個平常勞工的月薪三分一。當然,能夠出得起寄運回鄉探親禮品箱的都是一些經濟能力較為寬裕的人士。普通勞工階層都寧願辛苦一些,自己一手一腳攜帶物品回鄉。
當年國貨公司代辦之春節回鄉探親禮品箱服務這一「名堂」至今事隔三十多年了,也成為歷史了。不提起也會記不起我們這一代上了四五十歲以上的人曾經見過和辦過這回事。時至今日,情況似乎有點「倒轉」過來。過去是大袋回鄉小袋回港,現在呢卻是小袋回鄉(或空手)大袋回港。香港有的,大陸都有。香港無的,大陸也有。可謂一個酸梅兩個核,今時唔同往日。
事情之所以有這種轉變,彈指一揮間,只不過是三十多年的日子,應是歸功於國家推行之改革開放所帶來的成果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