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焯芬
二○○八年十一月,名作家路平小姐和光華文化中心同仁,為大家舉辦了以「台灣月」為題的一系列優雅的文化藝術活動,一時間成為城中文化界的盛事和美談。
二○○八年「台灣月」的壓軸好戲,是台灣南管名家陳美娥的「漢唐樂府」舞樂團演出的古典舞蹈「艷歌行」五段。
台灣「南管」,即福建之「南音」,其原鄉為福建泉州。據考,泉州先民約於東晉時因五胡亂華而南遷至此,原為中原衣冠士族。當時的泉州地處邊陲,不受戰火威脅。泉州先民於是得以安居樂業,並把許多中原內地之傳統音樂、舞蹈、戲劇及民俗傳承下來至今。福建「南音」約於十六世紀末隨閩南先民渡海至台,成為台灣「南管」;其樂風含蓄婉約,音韻悠雅。
「漢唐樂府」創立於一九八三年,以發揚「南管」古樂為旨趣。一九九六年編創之「艷歌行」,汲取傳統南管樂曲與古典梨園科步精髓,開創了極具古典風華的南管梨園樂舞,深受藝術界的稱賞,成功地實踐了「立足傳統、再造傳統」的文化理想。
當晚的舞碼包括了描述儷人踏青嬉春的「艷歌行」、佳人春鎖深閨落寞淒清之「簪花記」、客旅中愁思牽絆之「相思吟」、漢代宮廷樂「堂上樂」、以及南管傳統打擊樂「四塊舞」。觀眾沉醉在悠雅古典的漢風唐韻之中,為中國傳統舞樂之美而驚艷。感謝陳美娥女士,她教曉了我們什麼叫「文化傳承」。感謝路平小姐,她提升了香港人的文化品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