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現有60家外資銀行在滬設有分支機構。
其實,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上海就曾雄心勃勃地提出建設國際金融中心,歷屆市政府也將之作為上海「四個中心」建設目標的重要一環。
在一系列政策措施作用下,上海金融業增加值佔GDP比重也確曾迅速攀升至2001年的歷史峰值12.5%。但隨後,由於優惠政策的邊際效應遞減,曾被寄予厚望的市場化增長機制又在各種嚴格管制下破繭無力,上海金融業增速就此一路下滑。
2004年金融業增加值佔上海GDP的比重跌至10%,與地方「十五」規劃中提出的18%的要求相去甚遠。
央行上海總部研究員、《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藍皮書》執行主編朱德林向記者分析道:「這次之所以再次將金融中心建設提到一個新的高度,一方面是落實中央對上海的一貫期望;另一方面也是上海尋求經濟轉型、再創輝煌的客觀要求。」
記者注意到,今年上海兩會期間,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在多個場合大嘆「苦經」,表示金融海嘯對上海傳統產業和出口打擊沉重,經濟轉型「左右為難」。
數據也表明這位「上海一哥」的擔憂並非空穴來風。受「海嘯」影響,上海工業生產、財政收入等主要經濟指標出現18年來從未有過的單月負增長;國際原油價格暴跌,使石化行業的一些產品跌幅達到50%,甚至有的達到90%,成為企業虧損的重災區;出口產品中,電子、機電產品受衝擊最為明顯,而這兩個恰恰是上海出口的重頭。
因此,上海市長韓正已在「兩會」上明確表示,在「當前經濟形勢下」,上海將以國際金融、航運中心建設作為「突破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