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2月7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百家廊•杜月笙兒子親述杜孟戀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2-07]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梅蘭芳與孟小冬的一段情早已成為過去。

口述:杜維善 主筆:李菁

 編按:一段名伶的往事,成就了一段歷史的回響:身懷絕藝,紅塵榮辱,得失寸心。孟小冬和杜月笙這兩個名字,在梅蘭芳的人生中可說舉足輕重,留白的部分,總令人浮思如水,多少春風吹過,撥開薄霧濃雲,光影中芳華再現,一幕幕的細水長流承襲了古典的楚楚動人,燈映台階暗香潛,歷史名人仍在隱約朦朧中顧盼生姿。

 杜月笙兒子杜維善的口述,或許能帶我們走進塵封的歷史,一探杜月笙、孟小冬與梅蘭芳三人之間的情感點滴。

 父親喜歡京劇,他後來娶的兩位太太——我母親和孟小冬都是京劇演員。我的外祖母叫筱蘭英,筱蘭英與恩曉峰、李桂芬等,是中國第一代京劇女演員中最有成就的幾位。李桂芬是盧燕的母親,我喊她大姨,我們和盧燕家的關係很近,在上海時她也經常住在我們家。母親叫姚玉蘭,唱老旦出身,和父親結婚後她還唱戲,但多是慈善演出或堂會之類。

 父親跟京劇界的關係也很好,當年無論多有名的京劇演員到上海,都會到我父親那裡去。他常常請客吃飯,高興時也會在吃飯時唱幾句。

 父親與梅蘭芳很早就認識了,梅老闆每次來上海都來拜訪我父親。梅蘭芳和我父親的關係、我父親和孟小冬的關係應該分開來說。我父親娶孟小冬做太太是梅、孟兩人分開以後的事情。

萬眾芳華 獨戀坤生

 因為都是京劇演員,孟小冬很早就和我母親、外祖母比較接近。孟小冬離開梅蘭芳一段時間後,和父親結識,正式有往來是在40年代。母親把孟小冬當成自己人,也並不介意。她倆的關係時好時壞,有時候會吵架,一生氣她就回了北京,過幾個月又沒事了。那段時間孟小冬給我母親的信我現在還保存著,信裡談的都是生活上的事,母親有時匯錢給她,她在北京有一幫朋友也經常到上海來。

 我猜想父親暗戀孟小冬好久了。一方面她唱得很好,用現在的眼光看,她也稱得上是一位藝術家。另一方面孟小冬比較會用心計,也很會討父親喜歡,在我父親面前常常會說笑話,逗他開心。孟小冬除了普通話,上海話講得也很好,父親可能跟她交流起來就比較順暢。不像我母親,雖然嫁給父親那麼多年,但基本不會講上海話,後來我太太常常問我母親怎麼跟我父親溝通,母親回答:「他聽得懂我講話,我聽不懂他講話。」

微妙仰慕 相許廝守

 梅蘭芳與孟小冬的分手,並不是那麼簡單,可能牽涉了很多很複雜的問題。母親有時候會跟我們講他們分開時的一些事,母親知道孟小冬和梅蘭芳離開一定有條件,而且條件可能很苛刻。我母親看不慣,因為她們都是唱戲出身的,她多少同情孟小冬。但是這個條件究竟是什麼,也只有梅蘭芳、福芝芳和孟小冬他們3個人才知道。梅葆玖不知道,許姬傳(梅蘭芳秘書)也不知道——1983年我去看許老的時候,提起過這件事情,他都不清楚。我覺得這裡面可能福芝芳有條件,限制孟小冬登台演出作為他們分開的什麼條件,但這只是猜測,不能夠證實。所以後來聽說章子怡籌拍孟小冬傳,梅家不答應,因為這裡面可能牽涉到比較微妙的關係。我想《梅蘭芳》這部電影也不會對這種關係有太多的涉及。

 父親和梅蘭芳的關係也並沒有因為孟小冬而受到影響。1947年父親過60大壽,上海的中國大戲院組織了10天的堂會。梅蘭芳和孟小冬都到上海演出了,但他們沒有同台—10天的大軸,梅蘭芳佔8天,孟小冬佔2天,迴避了見面的尷尬。孟小冬此後隻字不提梅蘭芳,解放後,父親和梅蘭芳也沒什麼聯繫了。

 我想孟小冬對我父親還是有感情的,否則她不會跟父親一塊兒到香港來。父親在去世的一年前和她結婚就是給她一個名分,否則在遺囑裡怎麼分財產呢?除了我們家人之外,那天參加婚禮的人並不多,大家一起吃了頓飯,拍了幾張照片。婚禮的照片現在還存在上海歷史博物館裡,其中有一張相片是我與馬連良、萬墨林和孟小冬弟子錢培榮的合影。婚禮那天,孟小冬很高興,久病的父親也難得有了精神,他帶病陪客。這段婚姻無所謂誰成全誰,他們之間是有感情的,我父親一向重視她的藝術成就,孟小冬也很仰慕我父親,她同父親結婚不是報恩,也不是無奈的選擇。再加上我母親也在當中撮合,所以走在一起比較容易。現在出版的那些書,像《梨園冬皇孟小冬傳》,講我父親怎麼和孟小冬在一起的,他們說的那一套不可靠。

「冬皇」金口 非君不開

 孟小冬與父親結婚後,我們喊她「媽咪」,管自己的母親叫娘娘。平時,孟小冬喊我母親叫姐姐,在與父親成為夫妻前,因為都是京劇演員,她們的關係都不錯。孟小冬跟母親的關係時好時壞,有時候總歸要吵架,她們中間有時候也有很多事情擺不平。

 孟小冬年輕時很漂亮,她從前抽大煙,但這也不影響她的唱功。孟小冬性格比較孤傲,晚年在香港、台灣的時候,她始終不唱,連清唱都不唱,最後一次清唱是在香港給張大千唱的,因為張大千喜歡聽她的戲,這是面子很大的事情。雖然後來她不怎麼唱戲了,但還是很有威望,我太太有一次問孟小冬:「您還預不預備唱啊?」孟小冬回答一句:「胡琴呢?」是啊,沒有胡琴你怎麼唱,給她拉胡琴的最後一個人是王瑞芝,他也去世了。

 1952年,我們和母親先去台灣,孟小冬先是一個人待在香港,直到1967年也到了台灣。孟小冬到台灣以後生活平淡,她自己租一個房子,獨住。她早年在北平時領養過一個孩子,關於她懷了梅蘭芳孩子的事是謠傳。孟小冬晚年過得不錯。她沒什麼經濟來源,就是靠我父親留給她的和她自己當年掙的錢過活,她對錢也沒有特別多的需求,就是希望有朋友每天到她那裡去,像我太太、二姐去她那裡打牌她就知足了。孟小冬對我們很親近,拿我們當自己兒女一樣。我們對她也很好。每天她家裡面都有人,我母親天天去。

 前幾年出的那一本《孟小冬傳》,講她有十大弟子,根本沒這回事。有幾個人經常到孟小冬家裡去聊天、說戲。她的個性是這樣的:她絕對不得罪人,所以你跑去問她「孟老師我唱得怎麼樣」,她的回答永遠都是「好」。孟小冬突然之間生病了,去世了。他們實際上都沒有拜過孟小冬,所以孟小冬去世後他們商量:我們在靈堂磕個頭就算了。那天很多人都來靈堂給孟小冬磕頭,都是弟子了?所以說所謂「十大弟子」其實是一個大笑話。

 孟小冬是1977年在台灣去世的。坦率說,對《梅蘭芳》這部電影我並不特別關注。我認為如果嚴格按照歷史事實來拍,那這部電影肯定是沒辦法拍下去的,只能一半事實一半虛構。我更感興趣的是章子怡扮演的孟小冬像不像。 ■摘自三聯生活周刊(2008年第46期)杜維善口述《我的父親:海上聞人杜月笙》,小題為本報編輯所加。

相關新聞
百家廊•杜月笙兒子親述杜孟戀 (2009-02-07) (圖)
生活語絲•熱血男兒洪深 (2009-02-07)
隨想國•電影今昔 (2009-02-07)
海闊天空•好壞銀行切割求生 (2009-02-07)
琴台客聚•「書迷」的簽名本 (2009-02-07) (圖)
翠袖乾坤•眼前鬼卒均為妖 (2009-02-07)
詩幻留形•再會 (2009-02-07)
百家廊•人文精神暖正月 (2009-02-06) (圖)
杜亦有道•尋幽探吃 (2009-02-06)
扶林晚風•牛年說牛 (2009-02-06)
一網打盡•音樂節非萬靈丹 (2009-02-06)
琴台客聚•葉問反映武林近代史 (2009-02-06)
翠袖乾坤•奧巴馬兄弟 (2009-02-06)
寫我遊情•華府大使館區 (2009-02-06)
百家廊•風情萬種過大年 (2009-02-05) (圖)
生活語絲•悼梁羽生 (2009-02-05)
思旋天地•大師吃香 (2009-02-05)
海闊天空•刺激經濟需新思維 (2009-02-05)
琴台客聚•改口尊稱「武都頭」 (2009-02-05)
翠袖乾坤•外 資 (2009-02-05)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