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潔華
這陣子一連參加了四個葬禮和一個婚禮,在紅白二事之間,感受良多。
婚禮大同小異,倒是葬禮各適其適:天主教的肅穆莊嚴,基督教的經文和訓勉,道教的投情儀式,佛教的超度與呢喃……死亡從來都離不開人們的信仰與想像。
因而看見本地藝術工作者又一山人,在近日於香港藝術館開展的「尋樂、經驗」裡的裝置作品,便頗有感觸。又一山人在展廳裡放置了一張舒服的床,床是家居常用的橡木,床褥帶來我們每天夜裡喜愛的感覺,還有米白色的純棉床單……藝術家邀請眾人隨便「試睡」,只要求上床前脫鞋,於是,參觀者都在排隊,躍躍欲試。睡過的人都說舒服和喜歡,沒有多少人介意作者設計的原意……
那是一份忌諱。又一山人提出了他的疑惑:為什麼人生好好的走過了一場,最後身體要落在一副陌生且不舒適的棺木裡頭?一般的棺木醜陋又不好看,面積狹小毫不大方,躺在裡頭的困囿可以想像;那人們只會愈趨對死亡的恐懼。為什麼不可以跟自己熟悉的床一起殮葬?那至少是陪伴自己做過不少美夢的地方,誰也不介意最後的歸宿是個尋夢園吧?這比起花費萬元買一副一次性即用即棄的棺木,有意思多了。
問又一山人是否介意自己的床任人試用?他回答說「有福同享」。問他這床會是他將來的「歸宿」嗎?他肯定地說這是他的計劃和盼望……。
展場另一角裝置了他的另一個作品,這回是他常坐的棉布沙發,茶几上放著他心愛的圖書,同樣任人分享。
或許展覽就應該是這樣的一回事吧:「互動」和「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