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 國
香港失業率升高至百分之四點六,有傳媒用粵語殘片劇情重現來形容當前狀況,指出六零年的粵語片《可憐天下父母心》裡的男主角張活游因為失業,和女主角白燕在徬徨中生活的日子,就是現時的寫照。
我不知道現在的年輕人有多少人會知道白燕和張活游,我更不知道有多少領綜援過著舒服日子的家庭會有徬徨無依的感受。我只知道,六十年代的香港時代精神,已經消失了。
那是個物資匱乏的年代,那是個多數人過著苦哈哈日子的時代。但是,那是個沒有怨憤的時代,那是個勤奮無比的時代。人人都不會叫苦連天,只知埋頭苦幹,做一份工作,家裡的開銷還不夠,就多做一份工作。在那個時代,我很多長輩和朋友,不少都是身兼兩職或以上的。
可是看看現在,走到快餐店去看看就好了,當人人都說生意難做的時候,快餐店卻生意奇好。但是,工作人員的態度卻馬虎得很,有的看到菜出了卻不端,還一個勁兒的在聊天。客人少杯奶茶,卻慢吞吞的先去倒杯檸檬茶,三催四請之後,才會去倒那杯等了半天的奶茶。飲食行業如此,其他行業呢?看見這些服務,有人會想到找工作真的是很難嗎?如果難,那為什麼這些服務卻是漫不經心、滿不在乎的呢?六十年代勤奮的拚勁到哪兒去了?
那個時代,老闆和員工是同心協力同舟共濟的。現在的老闆和員工,一位電訊盈科的外判員工說得好:「他沒跟我共富貴,我亦無可能跟他共患難。」是的,以前的老闆都很照顧員工,現在的老闆,在公司上市之後,照顧的是業績,是大股東的盈利。到哪裡再去重拾六十年代那種重情義講勤奮的時代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