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于若木與作者夫婦合影。
肖偉俐
2月28日,是著名營養學家于若木逝世三周年的忌日。
坐在桌前,我沖了一杯紫陽毛尖,綠葉在沸水中翻滾衝撞,上下扶搖,片刻,一縷清香裊裊飄出,咂一口,滿是紫陽的味道。
品茗思人,浮動的茶香,讓我想起了與紫陽茶頗有淵源的于若木老人,想起了她和紫陽茶的一段往事。
幾年前,我在一次活動中偶遇于若木,當時她已八十多歲了,還擔任著中國營養學會的會長,一直致力於青少年營養早餐奶的推廣,對富硒產品也很有研究。
我知道她曾經很是關注陝西的紫陽茶,寒暄後,我就提到了紫陽富硒茶,老人微感吃驚,她略為直了直佝僂的腰,問道:「你怎麼會知道紫陽茶?」
我說我曾在安康學習工作過一段時間,現在還有親友在那裡,每年他們都會寄些茶來,這些年我一直在喝紫陽茶。
她聽後仰面大笑,很是開心,大約沒想到在北京還能遇到喝紫陽茶的同道。她說,她也一直堅持在喝紫陽茶,每年紫陽縣都會寄來,一直沒斷。
「自昔關南春獨早,清明已煮紫陽茶。」早在漢唐時期紫陽茶就曾作貢茶晉獻宮廷享用,同時還隨絲綢之路銷往西域和海外。洎至清代,紫陽毛尖已成為全國十大名茶之一。
紫陽是全國迄今已發現的兩大富硒區之一,這塊土地上生長的動植物天然含硒。紫陽茶平均含硒0.6530ppM,最高值為3.8536ppM,比非富硒茶平均含硒量(0.1158ppM)高5.5倍,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癌、抗輻射等營養保健作用。
于若木一直致力於克山病和大骨節病的防治工作,而這兩種病,正是由於缺硒而導致的。紫陽富硒茶的發現,讓她看到了防治這種病的一條新路。
1989年9月下旬,于若木應邀到陝西考察,在西安聽取了紫陽富硒茶研究課題組關於富硒茶鑒定會的介紹,並題寫了「開發富硒紫陽茶,為全國人民健康服務,是紫陽縣義不容辭的責任」的題詞。
一年後,1990年4月15日,正值春茶上市之時,于若木再次赴陝,專程趕到紫陽縣參加首屆富硒茶飲茶節,她要實地考察這個富硒之地。隨行的還有全國茶學、醫學、營養學的部分專家學者和新聞、商貿界人士共200多名代表。邊考察,邊飲茶,于若木越看越高興。她興致勃勃地說:「全國有22個省市的部分或大部分地區缺硒,嚴重缺硒地帶易患克山病、大骨節病或癌症。紫陽縣是國內少有的富硒地帶,如何有計劃地開發這一地區,為貧硒地區、為全國人民的健康服務,的確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她又欣然揮筆,為紫陽富硒茶題詞:「紫陽茶富硒、抗癌、色香味具佳,係茶中珍品」。
1990年7月3日,在于若木的倡導下,「紫陽富硒茶專家評議會」在人民大會堂召開,習仲勳、楊成武等領導參加了會議,習仲勳還為紫陽茶題詞:「健康佳品,馳譽神州」。于若木在會上發言,全力推薦紫陽茶。
在她的宣傳鼓動下,紫陽茶開始受到了有關人士的重視,全國人大、中顧委等機構開始訂購紫陽毛尖。她的丈夫陳雲習慣於喝龍井茶,在她的勸說下,也開始品嚐紫陽茶。
2005年1月15日,甲申十二月初七,時值冬春之交,中南海裡微風和煦,我和愛人一同去看望于若木老人,我特意拿出兩小盒紫陽茶,見面後,我把兩個大小不一的茶葉盒拿出來,說這是明前茶,請她品嚐。
老人笑著糾正我說:「應該是去年的明前茶吧……」
我說對紫陽茶的了解,還是在離開安康之後,從自己喝,到送朋友嘗,慢慢才品出味來,知道了紫陽茶和其他茶的不同。朋友之間交換茶葉,我拿出來的都是紫陽茶,並四處鼓譟這茶的好處,往往是從硒講起,說到漢江,說到秦巴山區,再說到紫陽,最後還要加上一句:「這可是營養學家于若木推重的茶」。如此,對方才釋然,表示一定要嘗嘗。不過,估計他們看重的是「于若木」,而不是「紫陽茶」。
于若木聽我這麼一說,樂了。她說紫陽茶確實不錯,除了富硒之外,茶質本身也屬上乘,它色清味厚,格調高古,甘香扎實,經久耐泡,頗具秦人之風。尤其適合於飽食之後,消膩除穢,養精蓄神。但是在加工、包裝和宣傳等方面就差些了。
她說:在中南海內,只有她和習仲勳一直喜歡喝紫陽茶,因為習仲勳是陝西人,其他人對此茶知之不多。她還特意讓中辦進點紫陽茶,放在會議室,開會的時候給大家嘗嘗,讓更多的人了解知道。
老人言之誾誾,望之殷殷。
我知道,她對紫陽茶的關心,其實遠遠超越了茶葉本身,她關注的是茶葉給山區農民們帶來的實惠,給國人帶來的健康。每次有紫陽的幹部來看她,于若木問知種茶富民的消息,都很高興。她說:「紫陽要抓住西部開發的大好時機,盡快把富硒茶產業做大做強,要通過原產地域產品保護,無公害綠色基地建設,使紫陽富硒茶不僅為中國人民健康服務,也為世界人民健康作出貢獻」。
話鋒一轉,于若木說到她在陝西省委招待所,看到待客用的不是紫陽茶,就和負責接待的官員講,外地人到陝西,應該讓他們品嚐紫陽富硒茶。
「如果你們自己都不用,別人怎麼會知道陝西還產茶,還產好茶呢?」
語畢,她又加了一句:「要是能在北京市場上買到紫陽茶,就好嘍。」
我半開玩笑地說:「我們準備在北京開個茶社,專賣紫陽茶,到時請您剪綵,做顧問。」
她笑呵呵地說:「好哇,到時我一定去……」
自然,我沒有能力開這個茶社,老人也沒有機會剪綵。不過每次去看她,我都會帶點紫陽茶。
因為我知道,正是得力於她的關注和支持,紫陽縣茶園面積如今已經超過了10萬畝,年產茶1500噸,茶農每年可增收入100多元。紫陽富硒茶已成為國家原產地域保護產品,紫陽縣也被授予「中國名茶之鄉」的稱號。
2006年2月28日,87歲的于若木仙逝,我到305醫院弔唁,這次我帶的卻是一束鮮花。
不過,我想,天國依然有茶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