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康民
越劇的《紅樓夢》,看過了好幾次。從看徐玉蘭、王文娟,到當今的錢惠麗和單仰萍,都一樣精彩。《紅樓夢》這類愛情悲劇,最適合由越劇這種劇種來演。越劇唱的說的都是婉約柔美的腔調,吳儂軟語令人心醉。換過京劇、粵劇比較硬朗的唱腔,就不大合適了。也許粵伶小明星的清唱還可以,可惜斯人已逝,未知她生前唱過《紅樓夢》沒有。
一部《紅樓夢》,豐富多彩,情節曲折,悲悽感人,能改編成三個小時的演出,編劇應記一功。只是末場《哭靈出走》稍嫌冗長一點。如能把唱詞精簡,必能營造悲劇的最後高潮。
現在地方劇種在市場大潮中維持並不容易。越劇已經是著名的劇種了,而且在江南一帶十分盛行。但就是最負盛名的「上海越劇院」,即使得到政府的一半資助,維持仍感吃力。她們說,一個戲連續演出一個星期已經不大可能。「劣幣驅逐良幣」,低俗文化擠掉高雅的藝術。在英美等西方國家,一齣古典歌劇可以連續演出經年,但在中國當前便無此現象。這一次上海越劇院來港演出四場,如果不是參加香港藝術節,獲得官方贊助,要想收回成本也不容易。
香港青年有多少人看過《紅樓夢》、《西廂記》?有多少人能領悟這些古典小說、戲劇的精髓?
記得上世紀六十年代上海越劇第一次來港,徐玉蘭、王文娟、金彩風等名角轟動一時。第一齣越劇電影《祥林嫂》(黑白片),由袁雪芬主演,也賺了不少人的熱淚。這一次重看《紅樓夢》,仍然感動不已。雖然眼睛不好,坐在樓上第一排,看不清演員的臉龐,連字幕也看不清楚。自己又聽不懂越劇語言,只是憑對《紅樓夢》的知識,與劇情的發展共鳴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