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敬德 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
面對危機四伏的金融海嘯,中國不可能置身事外。與其在外界的壓力下被動應付,還不如根據國家利益及長遠發展需要主動出擊,進行海外併購。為此,本人建議:購買金融資產只在參與,引進金融人才值得重視;購買戰略性礦產資源是重點;購買價值鏈的上游核心技術、品牌、服務及高科技資產是最佳時機;積極扶持民營企業「走出去」;「走出去」併購可以與地方的產業升級相結合;海外併購應重視利用香港優勢;國家需成立「海外併購領導協調小組」。
一、購買金融資產只在參與,引進金融人才值得重視
「抄底」國際金融機構雖然值得考慮,但不應作為中資金融機構或企業到海外投資的首選或重點。實際上,購買美國的金融機構,並非是對我們有利的選擇。更需重視的是,比金融服務資源更寶貴的金融人才資源。對於像中國這樣的新興經濟大國,金融業發展最缺乏的不是資金,而是人才,特別是具有國際視野和經歷的中高端管理和實務人才。以上海為例,上海建成國際金融中心是國家戰略,作為一個擁有2000萬人口的大都市,按照西方國家金融中心的標準,最少應有100萬人從事金融行業,但目前上海的金融人才只有不到20萬人,遠遠不能滿足需求,至於頂尖的金融人才更是稀有。受華爾街金融危機的衝擊,原來供職於國際頂級機構的一大批高素質金融從業人員,現在正面臨捲鋪蓋走人尋找新工作的尷尬境地。中國正在大力建設國際金融中心,急需人才。此時招賢,特別是招聘華人金融人才,推動中國金融業快速發展,正可謂天賜良機。
二、購買戰略性礦產資源是重點
中國在經濟飛速增長的同時,礦產資源相對匱乏的問題日益突出。然而,以前中國要買什麼資產,其價格就會暴漲。源自華爾街的這場金融海嘯,發達國家需求萎縮,原材料及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調。中國應該抓住這個機遇,將在世界範圍內尋找價格合適的戰略性資源類資產進行投資作為海外投資的重點。
需要注意的是,金融海嘯的新一輪風暴可能在發展中國家出現。中國出去「抄底」,就應該去幫助那些面對財政困難的原材料和能源出口國,既挽救那些陷於危難局面的發展中國家,又對中國獲取長遠發展所需要的戰略性資源有極大的好處。中國也應該考慮以這樣的策略處理與俄羅斯在石油和原材料方面的合作。
三、購買價值鏈的上游核心技術、品牌、服務及高科技資產是最佳時機
中國作為「世界加工廠」,處於全球產業鏈的價值低端,「走出去」進行跨國併購,改變缺乏核心技術、國際市場、國際品牌和全球化渠道的現狀,有利於中國企業進入全球價值鏈的上游參與全球競爭,獲得歐美企業成熟的高技術、專利和優質的銷售渠道、品牌提供了機會,付出的成本也將相對較低。
過去,美國人老是賣給我們飛機和黃豆,但我們想買的特種電子計算機、先進設備等高科技產品,他們卻禁止出售給我們。金融海嘯爆發之後,美國以及歐洲國家急需資金救市,我們應該利用這個有利時機,要求美國及其盟友在出售高科技產品方面作出讓步,使我們有可能購買到一些所需要的具有戰略意義的高科技資產。
四、積極扶持民營企業「走出去」
最新的資料顯示,我國央企仍佔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的80%左右。本人認為,為了充分利用金融海嘯所帶來的歷史性機遇,盡快壯大中國經濟在全球的影響力,我們參與海外併購的投資主體,在國有企業充當主角的同時,還須重視發揮民營企業的作用。民營企業的最大劣勢則在於資金實力嚴重不足。政府可以引導、組織金融企業如中投和幾大保險公司等,與民營企業組成聯合體同船出海。民營企業往往注重與標的企業進行戰略合作以提升自身價值,對短期財務收益看得相對較輕;而金融企業在投資中則更注重目標企業的財務回報。這兩類企業結合組成收購聯合體,既可扶持民營企業走出去,又能有效規避風險。
五、「走出去」併購可以與地方產業升級相結合
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實現「產業升級」,是各地方政府面對的重大課題。地方政府如何通過參與推動國外先進企業的併購,引導產業升級,也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以一些地區提出的「騰籠換鳥」計劃為例,如果籠子騰出而新「鳥」不來,地方經濟就會遭受巨大損失。許多優秀的「鳥」就在歐美龍頭企業手中,它可以飛到中國,也可以飛到其他國家。如果能將這次國內企業參股歐美實體公司與地方的「產業升級」結合起來,實現「騰籠換鳥」的計劃,就能充分調動和發揮地方政府參與併購的積極性。
六、海外併購應重視利用香港優勢
香港具有得天獨厚的特殊優勢,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跳板、踏腳石和合作夥伴。國家在過去的改革開放過程中,重視依靠香港招商引資,現在也應重視利用香港的優勢實施海外併購戰略,並通過引導和推動港資企業與內地企業合作參與海外併購。
首先,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可以為國家的海外併購提供重要的融資平台。
第二,香港作為世界級的國際金融、商貿、資訊和航運中心,擁有觸覺廣泛的國際商業渠道和市場網絡,具有國際認可的整套商業法規體系,採取完全與國際接軌的企業運行和商業管理制度,擁有大批熟悉國際商業規則的各類人才,其中包括會計師、核數師、律師等。香港還雲集了大批在國際商界長袖善舞的各地企業家。
第三,港資企業和一些在香港上市的大型中資企業,經過多年在國際貿易層面摸爬滾打,不僅積累起豐富的國際經驗和市場人脈,在國際上樹立起較好的市場形象,而且擁有一批管理跨國企業的精英。
這些有利條件,恰恰是許多內地企業所缺乏,而又為參與海外併購所必須。國家在實施海外併購中充分發揮香港的優勢,可以少走彎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還須看到的是,香港如果能夠在國家的海外併購戰略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將會帶動香港的經濟進入新的境界,香港作為國家對外開放的中介平台和國際經濟中心的地位將得到進一步鞏固。
七、國家需成立「海外併購領導協調小組」
從國家政策層面來看,要整體性成功實施海外併購戰略,需要一系列的政策和機制配套:一是需精簡並放寬對跨國併購的複雜審批程序;二是要加大對併購貸款的支持力度;三是應加強對「走出去」企業的風險保障機制;四是加強政府與被投資國政府的溝通聯繫。這些配套並非某一個政府部門或機構所能做到,而需要由發改委或更高一級的領導牽頭組建「海外併購領導協調小組」。小組可由發改委、商務部、外交部和金融管理部門等相關部委組成,具體負責各部之間的政策配套及銜接問題,以加強對國內企業海外併購的協調和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