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3月9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創新發展模式 拓展新增長點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3-09]     我要評論

——對財政預算案的幾點看法

施榮忻 全國青聯委員 香港菁英會創會主席

 我認真閱讀了財政預算案,很高興看到這是一份量入為出、內容踏實、作風穩健、確立了重點發展方向的預算案。我認為政府還可以更進一步,利用石油及其他商品價格低企的機遇,成立一個主權基金,把資金投入到內地和香港的必需品上。同時,政府可考慮調整小販規管政策,鼓勵發展大眾商業和特色商品,放手讓市民自己去發展,協助基層市民就業。

 今年這份財政預算案沒有動用很大的儲備去大幅「派糖」,大膽地說,中下階層可能會感到失望,但冷靜想想,政府「派糖」的空間其實所剩不多。

集中財力辦大事

 就中產階層而言,根據新預算案,190多萬的納稅人,最多退稅金額是6千元,聽起來有點失望,但回想2003年沙士時候退稅額才3千元,今年提升至6千元,措施已很不錯。香港財政未來還要迎接更大挑戰,今明兩年財政會出現較大赤字,要有足夠思想準備。金融海嘯影響深遠,大家都估不到什麼時候經濟才會見底。在這種環境下,我非常贊同財政司司長採取的「量入為出」、審慎理財,將資源留在口袋裡,以備10月底特首施政報告中可提出更多措施。

 集中財力辦大事值得鼓勵。特區政府有足夠儲備,進行大型投資,好過給每個人派個八千一萬。不少市民希望與其政府「派糖」,不如落實一些對香港有重大促進的投資建設。因此,個人認為,在石油及其他商品價格低企的時候,政府利用這個機遇,成立一個主權基金,如能源和環保基金,把資金投入到內地和香港的必需品上。未來石油價格肯定會往上走,利用石油基金,建立一個石油儲備,石油價格上漲時,既可緩解香港和內地的需求,又可獲得理想的投資回報。

 這次這份預算案報告一個很大特點就是創造就業,政府先行。以前多是企業先行,政府跟進。現在全港失業率達4.6%,人數增至15.7萬人,面對失業大軍,政府在新財政年度計劃用16億元,創造6萬2千個崗位,確有先見之明。但是,受金融海嘯影響,香港經濟下滑,波及各個階層,單靠財政力度,很難完全解決失業人士需求。政府應多渠道、多角度,針對性地解決市民的「飯碗」問題,紓解民困。對此,有如下三個建議。

一,發展小吃行業和小商品行業

 前一段時候我去了台灣,很欣喜地看到那裡的人敢想敢拚。現在全球經濟轉差,但台灣人體現出拚搏精神,勇於面對失業問題。台北士林夜市和西門町發展得紅紅火火,沒有特別技能的基層人士,放下身段,到士林夜市去闖,去搞飲食,去西門町製作販賣手信,殺出一條謀生的血路。據說台灣賣的鴨舌頭,一年就有二億台幣產值。

 不要小看小吃和攤檔擺賣,這些行業可以容納很多港人就業,還可塑造香港的特色手信。像很多外國遊客去台灣,其實並不是為了去住高檔酒店或其他高檔享受,而是為了領略當地的小吃文化和其他風土人情。因此,香港應考慮調整有關行業的規管政策,過去嚴緊的做法可以重新考慮,鼓勵發展大眾商業和特色商品,放手讓市民自己去發展,或能創出一番新天地。

 像台北的士林夜市、西門町和鴨舌頭,香港過去也有類似的地方,如避風塘、大笪地等,只是失落了。政府可以成立一個管理委員會,規劃一些地方,讓一些人士經營他們的拿手本領。比如設立一個區,主力推廣特色小吃,或是設立香港特色美食一條街。管理委員會可以舉辦富有香港特色的小吃比賽,去評選一些已經失落的香港老小吃,打響招牌。如此,政府想基層市民所想,給政策,解難處,不一定要出錢,但一樣能幫到基層就業。

二,向中產人士提供幼兒託管服務

 在香港,中產人士是一個納稅多、負擔重、壓力大的階層。在金融海嘯衝擊下,中產階層備受經濟壓力。過去中產人士請外籍傭工照看孩子和家務不成問題,但現在一份工都難保,失業惟有辭掉傭工。中產階層的特點是埋頭做事,不會出聲,政府應多點理解他們的窘境。比如,能否提供幼兒託管服務,和中環等商業區的學校以及慈善機構合作,提供下午四點半到晚上八點半的託兒服務,解決中產人士的困難。

三,鼓勵大學畢業生北上開拓事業

 目前社會焦點轉向即將畢業的大學生,許多人擔心畢業即失業。對此,特區政府不僅要積極在香港創造職位,還要想辦法幫助大學畢業生「眼光向北」,尋求工作機會。

 目前特區政府針對學生就業已提出一些措施,包括提供一個月五六千元津貼的實習計劃等。但可能學生感覺措施未如理想。因此,政府不單是提供就業,首先還要多辦講座,進行就業形勢及就業方向輔導。特別是鼓勵北望神州。所謂「馬死落地行」,香港大學生一樣不例外,要學會自立、自強,適應在艱苦環境中成長。

 其次,特區政府應利用珠三角緊密協作的關係,協助大學生到內地,可請中資機構向他們提供培訓鍛煉機會,進而協助他們到深圳,到廣東,再到內地更遠的城市尋找新工作,開拓新事業。大學生是初生牛犢,有夢想有闖勁,相信有不少人一定可以在欣欣向榮的內地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

相關新聞
創新發展模式 拓展新增長點 (2009-03-09)
爭取擴大自由行至全粵 (2009-03-09)
遏制毒禍 建健康校園 (2009-03-09)
利益格局阻礙買油 (2009-03-09)
司法制度有討論餘地 (2009-03-09)
兩黨為何反擊顛狗 (2009-03-09)
盈餘是信心根源 (2009-03-09)
兩會:高層的坦誠和網絡透明 (2009-03-07)
金融海嘯下的企業責任 (2009-03-07)
精神不可滑坡 (2009-03-07)
公允評價蔡銘超 (2009-03-07)
住在茅廁向人潑糞 (2009-03-07)
調高煙草稅有效嗎? (2009-03-07)
構建「無毒演藝大聯盟」 (2009-03-07)
綠色經濟必須全民參與 (2009-03-06)
全方位支援青少年就業 (2009-03-06)
大學生應認清實習原意 (2009-03-06)
建構安全自由的e社會 (2009-03-06)
國際刑事法庭:無牙老虎 (2009-03-06)
陽光法案 人大立法 (2009-03-06)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