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公規院董事長兼總經理張喜剛。
【本報兩會報道組北京11日電】在港珠澳大橋設計投標中,公規院聯合體團隊融入了多項環保理念。由於大橋穿越中華白海豚保護區的核心區,在投標方案中專門考慮減小大橋修建對周圍環境的影響,公規院董事長兼總經理張喜剛向本報透露,為降低人工島對水環境的影響及取得優美的外觀,人工島考慮採用流線型的蠔貝形。
張喜剛說,人工島的設計以生態離島為理念,結合使用功能、交通組織和對水環境的影響,最終從當初備選的蠔貝形、海螺形和白海豚形中選出具有流線型的蠔貝形。這既符合降低人工島對水環境影響的要求,也體現了珠海盛產生蠔的人文特色。
島上多用風能太陽能
在人工島的綜合利用方面,張喜剛表示,投標方案中提出初步確定將在人工島上開闢觀光遊覽區,島上的能源將主要來自風能和太陽能。同時,人工島和大橋上將建立雨水及污水採用集中收集、過濾系統,保護大橋周邊的水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