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4月12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熱點追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珠三角小「同志」數量激增女超男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4-12]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本報珠三角新聞中心記者 李昌鴻

 內地曾被中學生早戀現象困擾著的父母們,現在又添新愁——受外來因素、社會問題等影響,中學生同性戀呈現明顯上升趨勢。據在廣東多個城市有連鎖醫療機構的康樂園心理諮詢有限公司總經理兼諮詢師詹春雲透露,2008年以來,他接診的同性戀心理諮詢個案迅速上升,其中包括部分港人子女,僅深圳就增長了兩倍,廣州也上升了近一倍,珠海、佛山等地同樣出現上升趨勢。

 對逐年增長的青少年同性戀傾向,中國知名社會學家李銀河表示,被此困擾的家長和社會需以開放的態度看待,應多予包容和接納。

 據詹春雲介紹,他08年在深圳接診前來心理諮詢和治療的同性戀個案達80多例,其中80%是青少年,較07年猛升了兩倍多,而且出現一個新的現象—以前男孩子同性戀比例高於女子,現在女孩子的比例反超男子,其中也有一些港人在深圳就讀的子弟。這些「同志」包括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學生等。詹春雲說,在廣州,他07年接診的小「同志」個案僅10多例,08年升至20例,上升了近一倍。而在珠海、佛山設立的諮詢機構接診個案也同樣呈上升趨勢,只是速度尚未有深圳快。他分析認為,深圳是移民城市,包容性大些,易受港台和歐美西方的影響。他還表示,除了治療的個案增多外,那些隱性的或者未被父母發現的可能更多。

社會壓力大 被動治療多

 記者在深圳知名的精神病治療醫院—康寧醫院性心理諮詢室,向一位主治醫師諮詢青少年同性戀問題,該醫師表示,青少年可塑性較強,出現這一傾向應及早治療,而到了成人就形成定勢,再治療難度會增加不少。詹春雲則表示,有些青少年同性戀者或家人擔憂被人誤以為精神病,通常是選擇心理諮詢公司能更好地保護隱私。深圳羅湖區一位心理諮詢師商小姐表示,她和其他同行接診的青少年同性戀人數所佔比例在10%以內,但也感覺這一現象呈上升趨勢。

 詹春雲告訴記者,來他這裡進行心理治療的的青少年同性戀者,通常是在難以被社會接納後,內心壓抑和苦惱劇增才來尋求治療,也有的是在被父母發現後帶來作心理治療的。

 深圳福田區某中學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老師表示,由於青少年同性戀較異性間的早戀相對要少,有這類傾向的學生表現多為隱蔽,所以老師一般難以看出,只是有時聽到關於學生的傳言,而很少有同學公開表明自己是「同志」。記者通過《深圳少年報》一工作人員了解中學生同性戀問題時,她表示,許多學校校長對這一敏感話題諱莫如深,即便有也不願讓外人知道,更不願引起媒體關注,以免給有這一傾向的學生帶來壓力。記者在羅湖區某中學向一些高一學生了解中學生同性戀問題,他們聽見這一話題趕緊走開,只有一個學生表示,他聽說有某某女同學好像和另一女同學常有親密的行為,但她們很隱蔽。

戀情隱蔽 老師家長難察覺

 詹春雲介紹,他也接診一些港生,有的在深圳讀書,有些則是從香港過來求診的,大部分由家長陪同。

 經詹醫生引薦,一位家長告訴記者,當自己從女兒的QQ聊天記錄中無意發現她有同性戀傾向後,整個人感覺像天塌下來一樣。她說,自己就這麼一個孩子,更害怕女兒成「同志」後就不能生育傳宗,親戚朋友都不能接受,她自己和家人都壓力很大,因此想方設法要女兒進行心理治療。

 與中學生相比,大學生同性戀者則要開放和大膽得多。廣東某大學一來自香港的女生梅鷹 (化名),喜歡另一位來自香港的女生艾琴(化名),梅鷹原本在廣州某大學學習,艾琴轉至該大學外地一分校,而為了與她廝守,梅鷹申請轉校區學習,這樣她可以與艾琴單獨同住一宿舍,像情侶一樣生活和拍拖。據內地西北某大學一學生介紹,他們學校有近2萬學生,而公開承認自己是同性戀的就有200多人,加一些隱性的,這一數字就更多。

李銀河:性傾向難改變

 在接受記者有關青少年同性戀專訪時,內地知名的社會學家李銀河有自己的看法,她認為青少年同性戀治療不會起很大作用,性傾向是難以改變的。

 她表示,中國從2002年將同性戀從精神病中剔除,目前人們對性傾向的形成尚無定論,如同左撇子是先天決定的,很難改變過來。從全世界範圍來看,同性戀無全面治療效果,它是先天遺傳和後天因素綜合導致的結果。一般性學公認,不必改變性傾向,只有讓社會、家庭等欣然接受,但目前中國社會仍不能認同同性戀,同性戀者面臨社會壓力,不過社會的發展趨勢是越來越寬容了。目前的問題是,國內性教育缺失,只講異性戀,而同性戀則未涉及,如果將同性戀講清楚了,沒什麼大不了的。她舉例說,廣州一吳姓女士的兒子是同性戀,剛開始令家庭出現矛盾,後來吳女士慢慢轉變了觀念,公開接納兒子,並多方面幫助兒子,效果良好。

心理專家:小「同志」性別定位模糊

 心理諮詢師詹春雲表示,人們對同性戀認識有很多誤區,其實同性戀極少先天所成,絕大多數是後天因素的影響,還有一些人自幼受到外界因素影響而慢慢形成。

 詹春雲介紹,青少年同性戀通常對自己評價偏低,不能正確認知和對自己性別定位。一般治療需要1-2療程,每個療程3個月,每周一次,一次需1.5小時。治療方法有三:一是建立正常性別認知。目前的同性戀傾向源自於其對自身的歪曲認知,通過改變認知達到改變行為的目的;二是行為誘導。重建正常認知後,通過誘導改變原有的不良行為,重建新的性生理反應模式。三是缺失補救。經過三個月至半年的治療後,只要願意配合,均可獲得明顯的療效,恢復對異性的嚮往,消失對同性的依戀,一步步健全性格和人格。例如有的同性戀女孩缺乏父愛,就設法讓其父親與其交流來彌補感情的缺失。

七大因素影響 低齡同性戀上升

 對於珠三角甚至全國青少年同性戀呈上升趨勢,詹春雲分析認為,主要受七大因素的影響。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於性生理、心理發育階段,容易受到外界影響,從而改變了其性取向。案例顯示,有孩童因曾遭受同性暴力而蒙受心裡陰影;

◎受整個文化氛圍和傳媒有關報道的影響,如前段時間「超女」盛行時,有很多炒作,推崇女孩中性化形象,許多女學生受到感染,並紛紛模仿。一些初中和高中女生以髮型和衣著中性化或者男性化為榮;

◎演藝界常有一些影星涉及同性戀傳聞,不少崇拜這些明星的學生無所顧忌地去模仿;

◎同性戀網站和社交場所影響,青少年帶著好奇心理瀏覽和參與,受影響後變成同性戀;

◎單親家庭上升,孩子缺乏父愛或者母愛,出現同性戀的概率較完整家庭要高很多;

◎同學和同學之間模仿,以前校園裡隱藏在心中,現在有公開化傾向,引發其他同學模仿;

◎已是同性戀的青少年誘導非同性戀或有該傾向的人士,也有受到國外開放並允許同性婚姻等影響。

小「同志」苦戀案列

案例一 女生多角戀引爭風吃醋

 深圳一陳姓女孩,在父母離異後與母親一起生活,來自父親的關愛很少。她的班上另一個女孩王芬(化名)長得很漂亮,性格開朗,成績也很優秀,對陳的關照無微不至,使陳對王芬產生了依戀。而優秀的王芬同時又吸引其他女孩子喜歡,導致陳與另一女孩之間為爭得王芬的寵愛而爭風吃醋。

案例二 內向男孩愛上高大同學

 深圳某中學一男孩胡揚(化名),父母離異後跟爸爸一起生活。他讀書很用功,成績優秀,但性格內向,因為轉學至另一學校,被一些男同學欺負。時常有些女孩站在他一邊,他由此對女孩比較親近,慢慢地與女孩接觸更多。班裡有一位與他要好的男生長得高大,尊重他、同情他,胡揚便以女性的心態愛上對方。

案例三 「青梅竹馬」發生親密行為

 深圳某中學女生林梅(化名),小時候喜歡與鄰居家穿著漂亮的小女孩毛毛 (化名)來往,她們一起讀書和玩耍,她常為毛毛打抱不平,但未明確表示感情。到讀高中時,毛毛與男生談戀愛,林梅感到十分痛苦,拚命追毛毛,而毛毛對其態度也曖昧,他們之間發生過親密行為。後來林梅父母發現其同性戀傾向,父親暴怒,要將她趕出家門。

案例四 陰柔男生迷戀健碩同性

 深圳某大學低年級男生劉濤(化名),覺得自己缺少陽剛之氣和女性化,迷戀身材健碩的男生。他在家裡貼滿了男性健美操圖像,對心儀的同性抱有性幻想,由此產生徬徨和苦悶,認為同性戀在家庭及社會均不被接納,一直不敢讓家裡人知道。

相關新聞
珠三角小「同志」數量激增女超男 (2009-04-12) (圖)
中國抗海嘯 央企當主力 (2009-03-27) (圖)
末日博士:美淪「騙局之國」 (2009-03-25) (圖)
歐美銀行突報喜 化裝術掩蓋毒瘤 (2009-03-20) (圖)
東莞「包租公」風光不再 (2009-03-18) (圖)
大橋珠澳人工島 專家倡「二合一」 (2009-02-28) (圖)
達爾文200歲 進化論遇挑戰 (2009-02-11) (圖)
伊斯蘭革命30年 伊朗艱難前行 (2009-02-10) (圖)
以色列明大選 鷹派重新崛起 (2009-02-09) (圖)
美改外交戰略 重心移向亞洲 (2009-02-07) (圖)
民企隨溫總訪英 覓倫敦奧運商機 (2009-02-05) (圖)
準內閣一波「三折」 奧巴馬認錯:我搞砸了 (2009-02-05) (圖)
黃嘉純:北上聯營門檻高 港律師有心無力 (2009-02-01) (圖)
600萬民工湧貴陽 (2009-01-24) (圖)
花旗大瘦身 切割好壞資產 (2009-01-15) (圖)
就職典禮綵排 「A貨」小奧宣誓 (2009-01-13) (圖)
美報財困賣盤 加報裁員一成 (2009-01-11) (圖)
中央遏歪風 嚴打公款出遊 (2009-01-07)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熱點追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