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4月17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博覽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牛津文學節:伊恩.麥克尤恩:母親的心靈教育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4-17]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伊恩的一生,連同其創作態度,深受母親影響。

文:東尼

 站立在和煦的陽光下,當代英國著名作家伊恩.麥克尤恩(Ian McEwan)憶起兒時與母親露絲(Rose)的相處片段;無疑,他並沒有如李察布萊爾般得到父親的寵愛,在他記憶中,是父親的酗酒與母親的強忍,家庭中常瀰漫暴力的空氣,但露絲一直都十分警醒她妻子的角色,從不反抗也從不多言,而她的態度也對伊恩的成長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警覺的態度

 於1970年正式開始投入寫作,伊恩憶述,筆桿之下全是母親多年來潛移默化的成果。他指出,母親對語言警醒,三思而後為,不如其他作家,在紙張上任意縱橫,將文字當成實驗的工具。「而我呢,我在構想的時候從不執筆;我會在腦海中先構思好每一個句子,有時想到結尾時已經忘了開頭,但都不重要,因為只有事情讓我感到完全安穩的時候,我才會動筆把它們記錄下來,最後問問自己:這些到底是不是我想要的?當中有否我察覺不了的錯誤和矛盾?」他說。

 到底伊恩並沒有辜負了母親的「教導」,他想、他寫,至如今差不多四十年的寫作生涯中,屢屢獲得前輩、同行的讚賞,如《愛無可忍》(Enduring Love)在一片好評中被拍成電影《凶氣球》(日本則譯名為《J之悲劇》);翌年的《阿姆斯特丹》(Amsterdam)獲得布克獎的肯定;2001年的《贖罪》(Atonement)更在次年被《泰晤士報》評為年度最佳小說(後來也被荷里活改編成電影《愛誘罪》,同樣為人津津樂道)。

將母親解放

 剛踏入耳順之年,伊恩笑言,自己二十多歲時是多麼的反叛。不如他情感厚實的文章,年青的他渴望母親與他一同站起來抵抗不盡責任的父親。他指出,正值1971年,女性主義思潮來勢洶洶,當時他正在讀葛瑞爾(Germaine Greer)的《女太監》(The Female Eunuch),接下來一股浪漫激愈的情懷蓄勢待發,他以為:只有女性的靈魂被解放,世界的傷便得以治癒;多年後的今天,他依然清楚記得當日那堅定的信念,「當時的我手執筆桿,就是要將自由還給我的母親。」

相關新聞
舒爾伯格 他的一生「精彩極了」 (2009-04-17) (圖)
牛津文學節:伊恩.麥克尤恩:母親的心靈教育 (2009-04-17) (圖)
牛津文學節:奧威爾父子情 (2009-04-17) (圖)
英國圖書館沒落 世界知識寶庫困境 (2009-04-10) (圖)
新閱讀調查:不誠實讀者眾多 (2009-04-10) (圖)
大英圖書館 失書非竊書 (2009-04-10) (圖)
孩子吸毒 母親泣血寫書 (2009-04-03) (圖)
以毒入罪 作家禁忌 (2009-04-03) (圖)
大麻毒品 禍害青少年 (2009-04-03) (圖)
我曾經遇見…… (2009-03-27) (圖)
1.我曾經遇見:蒙哥馬利將軍(Marshal Montgomery) (2009-03-27) (圖)
2.我曾經遇見:福斯特(E.M.Forster) (2009-03-27) (圖)
3.我曾經遇見:奧威爾(George Orwell) (2009-03-27) (圖)
我曾經遇見:香港總督尤德爵士 (2009-03-27) (圖)
《舊情》主編說舊情 (2009-03-27) (圖)
突出重圍巴基斯坦英文小說家冒升 (2009-03-20) (圖)
莫欣.哈密 (2009-03-20) (圖)
戴尼亞爾.穆伊努丁 (2009-03-20) (圖)
穆罕默德.哈尼夫 (2009-03-20) (圖)
卡美拉.森絲 (2009-03-20)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博覽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