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理大工商管理學院院長徐林倩麗(中)表示,業界應全面照顧不同的客源,以免損害本港購物天堂的形象。 本報記者羅敬文 攝
【本報訊】(記者 羅敬文)旅遊業對本港的經濟發展舉足輕重。有調查發現,今年初本港及境外旅客在港消費的金額,較去年底升29.7%,其中內地客更急升44.5%。反映購物滿意度的「購物觀感」,整體評分亦較去年底微升1.5%,惟當中海外旅客的評分卻下跌1.7%至6.2%不等。有學者分析,不少店舖「內地化」,極力向內地旅客推銷,忽視海外旅客。
內地旅客在逆市下,已成為本港旅遊業的重要支柱。香港理工大學亞洲品牌管理中心今年2至3月訪問2,656名本港消費者和旅客,其中6成受訪者為內地客。調查發現,顧客整體消費額為2,416元,較去年7至8月調查時的1,863元升29.7%,其中內地客消費為3,060元,較去年底增加44.5%;但澳紐旅客的消費只有970元,減少52.3%。
本地及內地客評分微升
受訪者綜合本港產品價格及質素、店員態度和交流等因素作評分,發現他們的購物觀感整體評分達98.4分,較去年7至8月調查的97分上升。若以不同地區顧客分析,發現本港和內地客的評分(以7分為滿分)有所上升,本港顧客從去年底的4.97分增至今年初的4.99分;內地旅客的評分亦從5.19分增至5.27分。
相反,海外旅客的評分較去年的調查下跌,美加旅客的評分從5.4分跌至5.09分;澳紐旅客的評分從5.5分跌至5.16分;北亞及南亞旅客的評分亦從5.1分跌至4.99分;歐洲及非洲的評分亦從5.33分跌至5.24分。此外,內地旅客的消費側重化妝品和珠寶鐘錶,花於這方面的消費較去年底分別多166%及154%,分別達1,127元及7,472元。
受訪海外客投訴被忽視
亞洲品牌管理中心總監陸定光表示,不少店舖側重照顧內地旅客,有海外旅客在訪問時更指被「忽視」,有連鎖化妝品店更針對內地客市場,幾近以雜貨攤方式銷售產品,雖能吸納內地旅客「掃平貨」,但卻使形象降格。理大工商管理學院院長徐林倩麗表示,業界應全面照顧不同的客源,以免損害本港購物天堂的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