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文、攝:果林@日本
總有很多藝術家無法於國內成名,走到外國卻賣個滿堂紅。藤田嗣治(1886—1968)不是其中一個,也肯定是先於法國成名,再「逆輸入」到日本的畫家。藤田於中學時就立志成為畫家,更開始學習法文。至1913年,在文學家森外鷗的協助下到法國開始其漫長的法國生活。
藤田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法國度過,也是明治以後,在法國最有名的日本畫家,更為「巴黎派」(Ecole de Paris)的代表畫家之一。除了作品,他與女性的關係亦相當精彩,他曾三度結婚,但三度婚姻都以失敗告終,然而身邊從來都不乏女性。女性關係複雜的藤田,晚年卻自甘淡泊。於1955年放棄日籍取得法籍後,他歸信天主教,改名為「Leonard Foujita」,名字取於他喜歡的達文西。
2008年是藤田逝世40周年,上野之森美術館曾開催「沒後40年.Leonard Foujita展」以作紀念,並首次公開《有狗的構圖》、《有獅子的構圖》、《爭鬥I》和《爭鬥II》四件群像作品。其中「構圖」曾散失多時,至1992年才於巴黎郊外的貨倉尋獲,當時更發現未完成作《馬與獅子》。該展覽於今年2月22日起在福岡美術館再次展出,讓人繼續懷念藤田的風采。
要簡單說明藤田嗣治畫作的特點,可說他的作品是「最具日本畫風的西洋畫」。其成名作《仰臥裸婦》以細膩的筆觸繪出「乳白色的肌膚」。讀者可能只見白色一片的照片,若親身接近畫作,就能感受乳白色的神奇魔力。這片乳白色的特別之處是刻意抹去油畫顏料的筆觸,以細膩的筆法在平面繪上皮膚的肌理,表現人物的立體感。在細緻的身體肌理和質感外,藤田卻為人物加上仔細鮮明的輪廓線,亦以毛掃繪出毛髮,表現柔軟的質感。作品一方面具有西洋畫擅長以光影表現質感的特色,亦有日本畫分明的輪廓線。作品的修復師研究後更得知其作品的乳白色出自粉末與油彩的結合,繪畫手法猶如日本畫與西洋畫的合體。不論技法以至素材,都處處可見藤田有意將日本畫和西洋畫結合,創出前無古人的技法。藤田特別的地方在於難以簡單將其作品歸類,既能說是西洋畫法的日本畫,亦能說成是混合日本畫風的西洋畫,藤田不受任何畫風所限及影響,以獨創的方式完成心目中的人物像。
而是次展覽最重要的作品是《有獅子的構圖》、《有狗的構圖》、《爭鬥I》和《爭鬥II》兩組畫作。作為兩組相連的作品,它們首次以完整的姿態展現於觀眾眼前。若「構圖」表現的是天堂,「爭鬥」表現的可謂地獄。兩組作品面積相同,主題相連,技法相若,甚至有著差不多互相對稱的視覺效果。我們除了可從四幅作品見藤田在《仰臥裸婦》後如何將人像擴展至群像,亦可見他對大型作品的拿捏。「爭鬥」二作可見人物各種各樣的神態,但表現的並不是單純的美,而是人於鬥爭中的猙獰和兇惡。
藤田於晚年把作品贈予法國埃松縣(Essonne),法政府接手「構圖」時,由於作品長期捲摺,並置於潮濕地方,作品的損壞程度極高,不但顏料剝落,更多處發霉,修復師花了六年才完成修復工作。因此展覽中播放錄影帶,展示作品的修復過程。內容除了解釋如何清洗、修復作品,更由修復師親述工作的重要性:「我們的工作不是創作,而是恢復作品的原貌」。是次展覽難得的是嘗試將不同的元素放進個展,並不單一將畫作陳列,除了修復工作,展覽亦嘗試以錄像、草稿、複製模型等方式將藤田製作的建築重現,好讓觀眾更立體地認識這位於青年時期成名於法國的畫家。
許多旅居海外的藝術家,終其一生都想念家鄉,從藤田身上亦可見其複雜的情緒。藤田的畫作從來都包含日本畫的特色,包括分明的輪廓線、水墨般的渲染手法等,然而他終其一生都以繪畫西洋畫為主,晚年更入籍法國,並轉以宗教作主要創作題材。這是否說明藤田洗盡鉛華,方能在他鄉找到真正的歸宿? 參考網址:http://leonardfoujita.j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