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2009寧夏(香港)經貿文化旅遊活動周
本報駐寧夏記者 王尚勇、實習記者 伊軍
石嘴山地處寧夏北部,東跨黃河,西依賀蘭山,東、北、西三面與內蒙古毗鄰,因賀蘭山與黃河交匯之處「山石突出如嘴」而得名,是昔日戈壁灘上崛起的一座具有山水園林特色的新型工業城市。
石嘴山市地處銀川平原,得黃河灌溉之利,日照充足之便,更有國家農業綜合開發、三北防護林等項目的長期支持,成就了塞上江南「魚米之鄉」,是全國的商品糧基地,西北地區重要的清真牛羊肉、淡水魚、枸杞產地和脫水菜加工集散地。
山川秀麗 城市獨具魅力
石嘴山全市共有林地面積87.6萬畝,森林覆蓋率達11%,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36%,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14平方米,森林公園、萬畝紅柳園、地質生態園、中華奇石山、北武當旅遊生態園等各具特色。古老殘遺的瀕危珍稀植物—四合木,被譽為植物的「活化石」和「植物中的大熊貓」。境內湖泊濕地星羅棋布,國家首批5A級風景區—沙湖,融江南水鄉與大漠風光為一體,被譽為中國乃至世界奇中有特、特中有奇、美不勝收的景觀;國家水利風景區—星海湖又名「北沙湖」,濕地面積43平方公里,水域面積23平方公里,不僅攔蓄洪水,也是城市之肺,還可觀光休閒。城市建成區面積100平方公里,山水環抱,奇石點綴,綠色繞城,環境優美,既有風格鮮明的山水園林特色,又是現代氣息濃郁的新型工業城市。
資源富集 工業基礎雄厚
石嘴山市依煤而建,因煤而興,是國家「一五」時期布局建設的全國十大煤炭工業基地之一,也是寧夏最早的工業城市,曾為國家建設做出過很重要貢獻。市域內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有煤炭、硅石、黏土、白雲石等十餘種,其中,硅石資源儲量42億噸;煤炭資源儲量24億噸,被譽為「太西烏金」的太西煤累計探明儲量5.6億噸。工業從煤炭採掘業起步至今,已經形成了以機械裝備製造、新材料、能源化工三大產業為支撐的工業體系,在國民經濟中居於主導地位。工業企業擁有成熟的技術和一批經營管理、專業技術人才,一些主導產品在國內乃至世界同行業中佔有較大份額。已形成電力總裝機容量306萬千瓦,人均發電量居全國第一;石灰氮、雙氰胺產量和質量居亞洲首位;鉭粉、鉭絲生產能力和產量居世界前三強;恆力集團生產的鋼絲繩素有「亞洲第一繩」的美譽;活性炭年產量佔全國煤質市場的33%;以大型煤炭綜採設備為主的煤礦機械產品佔全國市場的37%。
石嘴山市於2007年11月被列為全國第二批循環經濟試點城市,2008年3月被列為全國首批資源枯竭城市經濟轉型試點。難得的歷史機遇化成澎湃的現實動力,如今的石嘴山正向著在全國有亮點、西部有位置、寧夏敢爭先的道路闊步進發。
文化積澱深厚 歷代名將留痕
據考證,新石器時代,即有先民在石嘴山活動。從秦漢至清代,匈奴、柔然、突厥、黨項、蒙古、回、漢等各族人民前來戍邊、屯墾、遊牧、經商、開礦,留下了賀蘭山岩畫、漢墓夏塚、長城古塔、北武當廟、玉皇閣等珍貴歷史印跡,蘊育了石嘴山獨特的地域文化。秦朝開始設郡管轄,蒙恬築渾情障戍邊河套,衛青西出朔方郡抗擊匈奴,王維駐足盛讚「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岳飛抗金志在「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明代被譽為「抗逆孤忠」的良將蕭如薰力保平羅城,清代侍郎通智與單疇書修成惠農渠。深厚的文化積澱與現代文明有機結合,使石嘴山既有靈秀之氣,又有厚重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