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6月14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琴台客聚•夜殺蠹魚記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6-14]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文星版圖書,難尋矣。作者提供

黃仲鳴

 夜半燈下,伏案而寫。忽見雜亂書堆紙張中,冒出一小蟲來。細觀之,斷定是蠹魚,書之大敵也。本擬一指將其戳死,思之,遂取打火機,撳亮一掠,蟲就曲然,輾轉檯上,料離死不遠;唯不願其即死,只任其反側。

 家中藏書,每為蠹魚所害,不少遭蛀蝕,穿孔透背,素恨之刺骨。昔人有曬書之舉,奈何書山彌高,地方淺狹,如何將書曝曬?

 《世說新語》有則故事:「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臥,人問其故,曰:『我曬書!』」梁實秋讀了這則後,大為感慨。 這位郝先生直挺挺躺在七月的驕陽下,曬得渾身滾燙,兩眼冒金星,所為只是曬腹中藏書耳。郝先生此舉,不外是向人炫耀展示其學問。

 但,書既藏腹中,又何必曬之?

 少年時看《聊齋志異.于去惡》,起初大感詫異,因那位于先生不藏書,也不讀書,卻是滿腹經綸。他讀書有一法,就是將所得書籍,全燒為灰燼,再將灰燼吃進肚裡去。書中所言,竟能一字不漏的背了出來。那時沒有現代標點符號,否則標點亦能毫不錯漏誦出。

 于去惡這看家本領,不知令我幾羡慕!香港居大不易,何況還要騰出地方去藏書?于先生此舉既可慳眼力,又毋須費煞心思去記誦,書到用時就噴湧而出,妙!絕!

 但看了下文,才知于先生原來是鬼。是鬼才有這本領。

 郝隆自詡書藏腹中,但《世說新語》沒有說他「腹有詩書氣自華」,反令梁實秋有此感喟:他沒有曬書的麻煩也。

 談起曬書,梁實秋說:「全家老小都累得氣咻咻然,真是天翻地覆的一件大事。見有衣魚蛀蝕,先嚴必定蹙額太息,感慨的說:『有書不讀,叫蠹魚去吃也罷。』刻了一顆小印,曰:『蠹魚樓』,藏書所以飽蠹而已。」為了不「飽蠹」,那便要書曬曬日光浴。

 其後,梁實秋更有感而發:「書有未曾經我讀,還須拿出曝曬,正有愧於郝隆;但是造物小兒對於人的身心之蛀蝕,年復一年,日益加深,使人暮氣消沉,使人形銷骨毀,其慘烈恐有甚於蠹魚之蛀書本者。人生貴適意,蠹魚求一飽,兩俱相忘,何必戚戚?」讀至此,疏懶如我亦大悟,何必為曬書而煩惱?任放山居,任由蛀蝕可也。但對衣魚,見之必殺,決不能任其偷生。走筆至此,該蟲受傷過重,早赴蠹蟲陰府矣。

 梁實秋這篇〈曬書記〉,見於一部早已絕版之《秋室雜文》(台北:文星書店,一九六三年九月)書名「雜文」,實則為散文。這些文字,不少為文白參雜,極顯梁先生的國學根基,如〈平山堂記〉,如〈送禮〉,如〈躍馬中條山記〉等等。其實,這部《秋室雜文》篇篇可賞。據梁實秋在〈後記〉中所云,這些文章都是一九四九年後所寫,「因為性質雜,所以稱之為雜文。」原來如此,但每篇獨立來看,卻是如假包換、別具特色的散文。

 此書歷經搬遷,仍存斗室,仍未見衣魚來襲,真是萬幸。

相關新聞
創意文化時代的LV (圖)
讚頌趙無極:展覽與欣賞的再發掘 (圖)
點評集:是個體也是眾生
活動推介•墨變—陸春濤新作展 (圖)
百家廊•從靚聲村姑說起 (圖)
翠袖乾坤• 辯證奸人
娛視觀•必以奇招破奇案
琴台客聚•夜殺蠹魚記 (圖)
杜亦有道•上海之力
隨想國•受傷的女性
醫情識趣•腦電盪療法
擦鞋開支勝購書 達爾文是個大花筒 (圖)
廁紙印恐怖小說 鈴木光司宣傳新作 (圖)
不戴安全帶 加州嚴懲 (圖)
德國DJ破世界紀錄 (圖)
收藏火車明信片 童夢伴一生 (圖)
珍貴藏品 絕不割愛 (圖)
親訪舊車站 感受歷史氣息 (圖)
世界火車模型珍藏展覽
投資有道:頂尖民國瓷器 可遇不可求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