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康民
去年我國發生三鹿毒奶事件以來,奶業的困境至今仍未解決。過去在香港超市上暢銷的蒙牛和伊利紙包奶,下架經年,並未恢復上架。我是堅信經此教訓,大規模生產的蒙牛紙包奶,該是可以信賴的。但香港買不到,只好託人去東莞買來,以供飲用。
這是一個很大很大的教訓,害人害己。三鹿高層,已被判刑,《奶品質量安全監督條例》和《奶業整頓和振興計劃綱要》也相繼出台,但要恢復人們的信心,談何容易。
毒奶事件發生後,奶品進口市場佔有率暴升到百分之八十六點八,國產品牌只能佔上百分之十三點二。內地自由行來港旅客,搶購外國品牌奶粉,是眾所周知的事。
最可惜的,現在屠宰奶牛的情況並未減少,倒掉牛奶的現象也不是個別的,不是生產過剩,而是人們的信心仍未恢復。
內蒙古,奶牛的集中地,現在仍每天屠宰非正常淘汰的奶牛二百多頭,河北豐潤地區的奶牛存欄量,從去年九月的七萬頭下降至今天的五萬多頭。
倒掉賣不出去的牛奶也在繼續發生,去年三鹿毒奶事件曝光後的十天,全國倒掉原料奶八萬噸。內蒙古呼和浩特市今年四月初,仍然每天倒掉牛奶一百噸。土默特左旗今年一至三月,倒掉二千噸。
許多發育期的少年兒童,許多老弱病殘的,不能享用牛奶補充營養,而大量的鮮牛奶卻白白倒掉。許多乳品企業因而停工,據說停產的仍佔百分之十八。但人們仍要花大量的外匯去買進口的奶製品,這是多麼令人嘆息的呀。
過去對奶品生產的監管嚴重缺乏,法規和標準體系不健全。而盲目競爭,又使乳品加工業盲目擴充。一個毒奶事件,影響既深且廣,這個教訓是深刻的,不僅是政府和企業,每個中國人都應該好好地想一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