餓 龍
久違了的韋家輝,數年磨一劍的《再生號》仍屬有心有火的好作品,可票房並不怎麼樣。其實,本港影圈人才濟濟,像陳嘉上、馬偉豪、麥兆輝等各有創作才華,然目前港產片還是不成氣候,或說仍未恢復昔日雄風。只為人才一盤散沙,各自單線發展,未能聚集發揮更大力量。
此際,不由得深深佩服邵逸夫先生,想當年國泰、電懋等大敵在前,邵氏公司默默苦幹,不斷發掘台前幕後人才,充分信任李翰祥搞大製作,破格提拔毫無經驗的張徹,以及發掘何夢華、楚原、張曾澤、杜治洪、華山等導演,日夜不停在影城開工,成就邵氏兄弟公司威名。
或說,楚原根本就是粵片名導演。噢,這是個最好的例子,楚原年輕時相比今日韋家輝、馬偉豪,有過之而無不及,其粵片作品如《紅花俠盜》、《含淚的玫瑰》等都很好,但創作人通常有個毛病,非得開闢另類路線不可。
正如楚原自認平生最滿意的作品是《小樓殘夢》,上映僅一天票房十餘萬元。而在邵爵士嚴厲制約之下,其導演的《七十二家房客》、《流星蝴蝶劍》等作品都叫好叫座,實在佩服邵爵士知人之明,用人之妙,就是後來另起爐灶的鄒文懷,當初也為邵爵士慧眼所識。
所以,今時港產片雖有上述創作人才,但仍不振,最大原因就是缺乏一個新邵逸夫。試想蕭何、張良、韓信、陳平、周勃、英布等漢初人傑,若非同屬漢高祖劉邦麾下,讓他們才華得以發揮,又適當加以制約,很難有此成就。
如果蕭何等人孤單搵食,相信也不成問題。正如韋家輝等人當然搵到食,但成就始終有限,若論振興香港整體影業,那就更遙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