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8月12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娛視觀:香港欠缺「新邵逸夫」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8-12]     我要評論

餓 龍

 久違了的韋家輝,數年磨一劍的《再生號》仍屬有心有火的好作品,可票房並不怎麼樣。其實,本港影圈人才濟濟,像陳嘉上、馬偉豪、麥兆輝等各有創作才華,然目前港產片還是不成氣候,或說仍未恢復昔日雄風。只為人才一盤散沙,各自單線發展,未能聚集發揮更大力量。

 此際,不由得深深佩服邵逸夫先生,想當年國泰、電懋等大敵在前,邵氏公司默默苦幹,不斷發掘台前幕後人才,充分信任李翰祥搞大製作,破格提拔毫無經驗的張徹,以及發掘何夢華、楚原、張曾澤、杜治洪、華山等導演,日夜不停在影城開工,成就邵氏兄弟公司威名。

 或說,楚原根本就是粵片名導演。噢,這是個最好的例子,楚原年輕時相比今日韋家輝、馬偉豪,有過之而無不及,其粵片作品如《紅花俠盜》、《含淚的玫瑰》等都很好,但創作人通常有個毛病,非得開闢另類路線不可。

 正如楚原自認平生最滿意的作品是《小樓殘夢》,上映僅一天票房十餘萬元。而在邵爵士嚴厲制約之下,其導演的《七十二家房客》、《流星蝴蝶劍》等作品都叫好叫座,實在佩服邵爵士知人之明,用人之妙,就是後來另起爐灶的鄒文懷,當初也為邵爵士慧眼所識。

 所以,今時港產片雖有上述創作人才,但仍不振,最大原因就是缺乏一個新邵逸夫。試想蕭何、張良、韓信、陳平、周勃、英布等漢初人傑,若非同屬漢高祖劉邦麾下,讓他們才華得以發揮,又適當加以制約,很難有此成就。

 如果蕭何等人孤單搵食,相信也不成問題。正如韋家輝等人當然搵到食,但成就始終有限,若論振興香港整體影業,那就更遙遠了。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陶瓷下西洋 (圖)
陶瓷下西洋
古典瞬間:六朝人的「移吾床遠客」
豆棚閒話:書信的前世今生
開卷有益:郭沫若與中譯本《少年維特之煩惱》
寫我遊心:大雁塔攬勝 (圖)
百家廊:欲與天公試比高
琴台客聚:不帶走什麼,卻遺下許多
翠袖乾坤:酒井法子的真面目
娛視觀:香港欠缺「新邵逸夫」
生活語絲:荒誕的《一億六》
思旋天地:驗毒
路地觀察:另類美國風情
業餘天文學家楊光宇 獨行俠的天上人間 (圖)
關於小行星的命名
建築遊人 許允恆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