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明 立法會議員
曾特首執政多年,我們看到一些根本問題仍未獲關注和解決,民主黨希望其第三份施政報告能予以正視。
香港貧富懸殊問題不但沒改善,反日趨嚴重。在職貧窮人士越來越多,長者貧窮非常嚴重,但全民退休保障計劃及長者減免醫療費遙遙無期。
特首承諾促進市民健康及生活質素,但嚴重醫療和藥物事故連串發生;公營醫療服務未因增加資源而改善,病人需承擔大筆醫療開支。多宗精神病患者傷人事件令人驚覺香港沒有長遠精神健康政策,投放於精神病預防和治療的資源嚴重不足。港人長時間工作影響個人健康、家庭生活、工作效能,以至整體經濟效益,「最高工時」仍沒時間表。
經濟方面,特首承諾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但雷曼事件等卻暴露出香港金融服務「一業兩管」、零售投資業務和上市公司監管不足,動搖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改善空氣質素是特首另一項重要競選承諾,但香港受煙霧影響的日子卻創新高,平均每年超過50日,繁忙地區空氣污染指數日趨嚴重。
特首常強調以家庭為核心、維護社會多元化、提高包容度及促進社會流動,但任內停建「居屋」及停止「出售公屋」,不少子女「出身」後為免家庭收入超額而搬走,家庭關係逐漸疏離。房署把所有土地資源興建高密度公屋,令居住環境更擠迫及社區單一化,易貧窮化及產生更多社會問題。
近年私樓落成量持續下跌,地產商少有勾地,去年更沒拍賣土地,間接製造供不應求,為私樓抬價,市民難望置業。大學資助學額和科研資助不足,令人才培訓未能配合高增值發展需要,拖慢青年人攀上社會階梯,窒礙社會流動。
民主黨促請特首重新檢視各項政策,並提出約310項政策建議予以考慮,包括改善綜援制度,引入「責任福利」(Workfare)計劃,幫助低收入人士自力更生,脫離貧窮網;成立獨立「醫療申訴專員」處理醫療投訴;設立精神健康局,統籌精神健康範疇的政策制訂;訂定最高工時和最低工資,改善基層市民生活;重整金融市場監管架構;完善公司法例,有效監管上市公司運作;恢復居屋;定期公開拍賣土地等。
就特首擬推動六大產業,民主黨提出五大原則,先滿足本地需求;在公平、開放及不壟斷原則下進行;多利用市場機制、少政府干預;避免「數碼港」翻版;鞏固現有產業,不可忽視四大支柱。
我們促請特首從社會根本政治制度着手,開放從政途徑,協助香港政黨發展,提供空間給港人議政和從政,為我們下一代,締造一個公平、開放、融和及可持續發展的民主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