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今年施政報告將以推動六大產業為主題。圖為曾蔭權在去年施政報告記者會上。 資料圖片
楊志強 資深評論員 香港工商專聯會創會會長
回歸以來,香港努力尋找合乎新經濟的產業。但由於各種原因,一直成效不彰,直至金融海嘯呼嘯而來,香港產業單一化的缺陷便暴露無遺。特首曾蔭權最近表示,他希望在施政報告諮詢期間,社會各界可以聚焦在如何推動知識型經濟和六大優勢產業這個主題上,提出寶貴意見,包括政府的角色及相關發展策略。值得注意的是,這是回歸後特區政府首次認真地制訂長遠經濟發展策略,是次提出推動六大產業發展,不同過去流於空言,而是具有「動真格」的意味。
今年施政報告以推動知識經濟轉型為主題,表明政府認識到進入知識型經濟是時代的趨勢,必須要順勢而行。政府此次有誠意廣納民智。過去政府也提出過不少發展若干產業中心的鴻圖大計,惜乎停留在紙上,沒有廣泛諮詢民意,這次曾蔭權徹底放下身段,真誠呼籲各界聚焦討論六大優勢產業這個主題,通過官、商、民三方合作,推動香港經濟持續發展。這次政府以新思維調整積極不干預和不資助某一行業的政策,前所未有地為六大優勢產業提供土地、財務及稅務等實質性扶持。
政府「動真格」推動知識型經濟和六大優勢產業,有其特殊而迫切的原因和背景。第一,金融海嘯暴露了本港經濟過分依賴金融業的局限,金融業能否養活香港七百萬人已不用爭論,當務之急是推動產業多元化,解決日顯沉重的就業問題;第二,國家發改委年初發布的《珠江三角洲發展改革規劃綱要》,特區政府必須盡快主動回應,以加速與珠三角經濟融合,避免香港經濟被邊緣化;第三,中央政府已着手準備「十二五」規劃的編制工作,「十二五」規劃重在解決中國經濟存在的中長期失衡與矛盾問題,「調整結構」成為下個五年規劃的關鍵,香港經濟也面臨「調整結構」轉折,特區政府主動提出產業發展策略,可請求中央政府加入「十二五」規劃。
經濟失衡嚴重 解決須「動真格」
特區政府決定於四大支柱產業之外,再打造包括教育、醫療、檢測及認證、創新科技、文化創意及環保六大優勢產業。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劉兆佳表示,社會有急謀出路的危機感,加上這些行業隨着珠三角未來的產業升級轉型而帶來機遇,所以政府才改變過去的發展方針,希望殺出血路。劉兆佳進一步解釋要盡快行動的迫切性,「經濟不振作,香港不單會被邊緣化,就連保持不錯的經濟發展速度也成問題。」並強調「本港目前相對內地仍有優勢存在,但這種差距正在快速縮窄之中。」
高度的危機感和緊迫感,是造成六大產業「急就章」的原因。經機會在4月初提出發展六大優勢產業,政府在6月底宣布對六大優勢產業採取土地優惠政策,聚焦六大優勢產業的諮詢工作在8月17日展開,將在十月份的《施政報告》宣布詳情。曾蔭權在六月底發表的《香港家書》,直言這是特區政府一次創新的嘗試。雖然這種新嘗試只花了半年多時間,但其實香港為向知識經濟轉型,已經摸索了近10年。雖是經機會提出發展六大優勢產業,但其實經機會由行政長官及財政司司長分任正副主席,中央政策組為其秘書處,可見提出發展六大優勢產業仍由特區政府主導,不過是借助經機會專家的肯定來支持特區政府的長遠發展構思。
六大產業成敗,繫於政府角色,政府應介入和主導六大產業發展。劉兆佳指出:「政府不干涉政策在這個世界根本再沒有市場,當全世界都介入市場的時候,你不介入反而是你失機」。我認為政府應在三方面發揮作用。
政府應主導六大產業發展
第一,目前的六大產業似乎是等量齊觀、無分軒輊,這樣容易混淆政策重點,分散資源,無法集中力量辦事情。首先,政府應對六大產業確定輕重緩急。比較起來,六大產業中創新科技應是重點。有人認為,香港不具備發展科技的條件,這是對香港科技發展優勢的無知。所謂創新(Innovation)科技,並不是由無變有,而是將產品變成與時並進。香港發展創新科技產業條件優良,包括薈萃世界級的大學及一流學者、國際聯繫網絡廣闊等。教資會資料顯示,過去兩個學年8大院校共有355個科研成果發展成專利權、許可證協議、知識產權或註冊公司,但有關成果最終大多被外地企業買走,並在其他地方進行產業化。國際社會如此重視香港的大學的科研成果,說明香港可以扮演科技重鎮的角色。
第二,1998年,行政長官特設創新科技委員會,並提出香港要成為創新和科技中心。不過,2007年特區政府重組的「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原來的「工業」和「科技」字眼沒有了,被視為公開放棄科技產業。特區政府應盡快恢復「商務及經濟發展局」的「科技」的稱呼,特別要加重科技的內容和工作。更佳的做法是,借鑒新加坡政府成立國家科學與技術局以執行技術發展計劃,並設立國家研究中心以支援策略性高科技產業,本港應成立新的「創新科技發展局」。特區政府「發展局」在2007年成立,但只是負責舊區重建、基建工程和文物保護等工作,與創新科技無關。特區政府可考慮把發展局的工作範疇併入「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重組新的「創新科技發展局」,全力推動創新科技發展。
第三,現時訂出的六大產業中的創新科技只是初步發展方向,但發展創新科技需要政策研究配套,在這方面中央政策組責無旁貸。中央政策組應就推動研發的政策和各項配套措施提出建議,交由政策局執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