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校園心晴大使」訓練主要培訓高中生協助朋輩處理情緒問題。(左起)輔導員李瑞琴、王藹慈、趙雨龍、龍愷思、梅寶儀、顏卓安。 本報記者彭美芳 攝
【本報訊】(記者 彭美芳)去年9月爆發的金融海嘯,波及了千千萬萬個家庭,成年人愁眉不展,直接影響家中的孩子產生負面情緒。一項調查顯示,分別有近1成半至2成7的學生表示,家庭受失業、開工不足、投資失利等困擾,由於家庭氣氛轉趨緊張,有近半人表示會心情低落、發脾氣及與人爭吵,另逾1成學生坦言曾因此萌生死念。
心晴行動慈善基金的校園情緒教育計劃,委託浸大社工系在今年4至5月,訪問了1,215名中三至中七學生,了解他們在金融海嘯影響下的情緒表現。調查結果顯示,金融海嘯下,2成7受訪者家庭投資失利,2成家人開工不足,約1成3受訪學生的家人成為失業大軍。整體而言,逾3成半受訪者在過去半年內家庭總收入有所減少。
1成2擬中學畢業輟學
所謂「貧賤夫妻百事哀」,近4成學生坦言金融海嘯令父母變得易發脾氣或憂慮。而受訪青少年作為家庭成員,情緒亦難免受困擾。逾4成人心情低落及易發脾氣,3成6受訪者會與人吵架,約3成人表示想哭和失眠。不少學生處理情緒問題時態度消極,11%受訪學生表示曾「想過死」,32.7%人有「負面思想」,只有16%人曾找專業人士幫助。
負責調查的浸大社工系副教授趙雨龍表示,青年人的父母因金融海嘯引發失業、財困等問題,子女能感受到父母經濟壓力,但因未能實際協助家人解決,會產生情緒低落、失眠等狀況,若未能及時處理,學生或會依賴吸毒等不當方法逃避,負面思想累積下來,後果或會更嚴重。
另調查發現約1成2學生曾想過在中學畢業後輟學,以減輕家人負擔,另有不少人則選擇減少娛樂、購物開支,與家人共渡時艱。
僅16%人求助專業人士
心晴行動慈善基金經理龍愷思表示,自從去年金融海嘯爆發以來,接到約100宗求助個案,基金在09/10學年將用100萬元到5間中學為150名中三至中七學生提供「校園心晴大使」訓練,主要培訓高中生協助朋輩處理情緒問題。
去年參加「校園心晴大使」訓練的文理書院(九龍)中七學生梅寶儀,媽媽受到金融海嘯影響,幾日前遭解僱,而新公司只以試工形式聘用,家中開支靠儲蓄維持。本身性格較為悲觀及內向的寶儀,經過訓練後,懂得以正面價值觀及說話鼓勵家人。寶儀的同學顏卓安去年參加訓練後,在校園電台設有「心晴電台」,在午膳時間播放節目,鼓勵同學積極面對逆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