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09年9月13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翠袖乾坤‧胡士托迴想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9-13]     我要評論

文潔華

 看李安導演的「Taking Woodstock」,微笑地承認每個人回想起過去了的事,總有一番迂迴的趣味。

 歷史是這樣的:在當下經過的時候,情感反應直截了當;說是誠實,其實是不肯寬容和讓步。好像跟一個人或一些人在一起,那段旅程如果是難受的,就明明白白地表示自己受不了,跟人家過不去也不會去想後果。事後,塵埃落定,又奇異地會把事情美化起來,覺得那些人物在自己的生命裡出現實在是好,他們所做的都是善事,甚至將之視為奇蹟,在回憶裡歌頌。

 這也是李安對胡士托的態度。一九六零年代的胡士托自身也是一種態度。這個為期三天的音樂會在美國紐約州接近胡士托鎮邊發生了,其反應出人意表。它之所以成為美國現代史上的盛事,是因為因緣際會,並實現了一份特殊時空意義下的「自由」。李安向來都愛着眼於少數族群,在電影裡他借用小鎮上一名猶太青年的眼光,那個邊緣的位置便像一面鏡子的折射。猶太青年不是胡士托的中堅分子,但協助了這件惹來百萬群眾參與的文化事件的誕生。他自身成長於保守、固執、壓抑以及強烈不安全感的猶太移民家庭,一切往錢看,從來不知道什麼叫解放。他就讓追隨胡士托的群眾擦身而過,只在他們身上計算利益。

 直至音樂會真的進行了,猶太青年也就在那潮澎湃的風尚和軟性藥物的輔助下「衝上雲霄」,在肉身和心靈裡體現了胡士托的「奇蹟」。李安選擇了一種身份來迴想胡士托,既有距離下的幽默和「幻像」,亦表白了箇中的放縱與迷茫。但無論如何,迴想成了美事。

相關新聞
百家廊‧唐風宋雨化菩提 (2009-09-13) (圖)
翠袖乾坤‧胡士托迴想 (2009-09-13)
娛視觀‧苑瓊丹四大優點 (2009-09-13)
琴台客聚‧何仙姑的花籃 (2009-09-13) (圖)
生活語絲‧畫臉譜、買木雕 (2009-09-13)
隨想國‧失 望 (2009-09-13)
醫情識趣‧退休心情 (2009-09-13)
百家廊‧唐風宋雨化菩提 (2009-09-12) (圖)
翠袖乾坤‧李開復的成功訣 (2009-09-12)
海闊天空‧網絡效應 促銷產品 (2009-09-12)
琴台客聚‧「床」 之辨 (2009-09-12) (圖)
杜亦有道‧忠武路美食 (2009-09-12)
隨想國‧希 望 (2009-09-12)
詩幻留形‧詩歌語言的超越 (2009-09-12)
百家廊‧假如有點愛 (2009-09-11) (圖)
翠袖乾坤‧難言之私「隱」 (2009-09-11)
一網打盡‧流失的觀眾 (2009-09-11)
琴台客聚‧肉食者不鄙 (2009-09-11)
生活語絲‧災民住的「組合屋」 (2009-09-11)
扶林晚風‧樹的故事 (2009-09-11)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