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頤和園為遊客營造舒適的遊覽環境,「暴走族」多愛到此一遊。 資料圖片
陳曉鳳
在私車普及率越來越高的北京,「走路」,這個原始的活動也越來越時尚。「走出健康」,正為千千萬萬的北京人堅定不移地身體力行着。
相信走路治百病
筆者一次去玉淵潭公園管理處辦事兒,天擦黑離開時,發現玉淵潭八一湖邊眾多行人步履匆匆,似乎都急忙去趕赴什麼。一個個黑影從身邊掠過,我猛然醒悟過來:這是人們在疾走健身呵!不經意間,北京各公園裡都有了一支日漸龐大的暴走大軍。
北京人集體暴走始於幾年前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雪。那場無預報的大雪把成千上萬的北京人擱淺在路上。不得已之下人們拋棄了汽車步行回家。那個夜晚,茫茫大雪中的十里長街,到處是步行歸家之人,不少人深夜才走到溫暖的家。
災難之下,文明機器脆弱無力,最原始的交通方式卻發揮了作用。多年後,還有很多北京人對那次雪夜步行充滿懷念之情。
雖然北京不乏各類檔次的健身房,行業激烈競爭之下打折健身卡滿天飛,但走路,這個最原始、成本最低,最簡單的健身方式,卻成為北京人的最愛。在日漸紅火的各類報刊健康版上,專家推薦最多的健身方式就是:走路。
健康專家們異口同聲地斷言,無論快走還是慢走,無論一天走兩小時還是10分鐘,只要走起來,就比長坐的人更健康。
走路不需要任何裝備,站起來走就是。乘公共交通的,早下兩三站車;開私車的,每月少開幾天;家離單位不遠的,乾脆以步行代車;晚飯後的散步,成為日常習慣;出不了門兒的老人,就在家裡桌椅之間來回挪步。
只需要坐着活兒,體面中都埋着風險。所以有白領寧願有機會在辦公樓中跑跑顛顛,也不願整天面對電腦而坐。
在家上班族們則要把字典、茶杯等等必需品放得遠些,迫使自己時不時地站起來走一趟。
許多北京姑娘減肥的方式就是走路。有稍胖的鄰家姑娘屢減肥不成,便每天晚飯後繞小區數圈,幾周後眼見着就瘦了下去,走路比減肥藥更管用。眾多北京女孩兒鍛煉身體的方式,就是每周末去逛商店。一下午商業街逛下來,少說也得走上幾里。 在北京走路比騎自行車更方便。雖然政府大力鼓勵騎車,但北京的馬路早為汽車犧牲了自行車路,騎車變得很不安全。走路並不佔據太多道路資源,最窄的小街,也是有商店就得有人行道。許多北京人養狗的初衷,就是為了健康。無論多累,狗是天天要溜的。若是清晨到點兒你還賴在被窩裡,憋壞了的狗狗就得跑來急着拖你出門兒。
奧運會後北京的市容與空氣質量遠好於從前,春夏季節到處是賞心悅目的綠色,冬天藍天白雲的日子也越來越多,放鬆地行走在城市也算是種享受。走路上班,成為不少上班族的健身方式,家與單位步行半小時左右到達為最佳步行距離。「家近是一寶」的老話兒,又成為北京人的口頭禪。政府機關辦公區與宿舍一般距離不遠,低層公務員就成為最積極的步行族。有的機關甚至成立了步行者組織,鼓勵人們走路上班。
許多北京人給自己規定了每天走路的里程定量。清晨趕地鐵的大步流星,傍晚飯後的閒庭信步,都要計算進每天走路的額度中去。保守者每天規定走1,000步,激進的走路則要以公里計。
北京人可能不相信氣功,不相信健身房,但普遍相信走路能治百病。目前北京「盛產」的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心臟病、抑鬱症等城市病,堅持走起來的患者,病症就都有所減輕。
頤和園 暴走族的天堂
筆者有段時間睡眠質量差,便買了年票每周末去離家不遠的頤和園散步。去了頤和園才發現,這裡是暴走族的天堂。許多北京市民買頤和園年票,就為了繞着昆明湖暴走。湖面廣闊的昆明湖與百年老樹雲集的萬壽山,讓頤和園有北京最好的空氣質量,成為有氧運動的最佳場所。
暴走者一般都會刻意躲開旅遊者,不走長廊、佛香閣等景點核心地區。他們一進大門就溜邊兒而去,去旅遊團足跡難到之處。那裡的小路幾乎專屬於暴走族。不寬的一條路,周末人多時可類比王府井步行街的熙熙攘攘。
暴走族們腳踏旅遊鞋,頭戴遮陽、擋風帽,手中提水瓶,都有鍛煉的架式。年輕的情侶,互相依偎着走;年過古稀的老夫老妻,互相攙扶着走;三五成群的親朋好友,說說笑笑一起向前走。還有無數默默的獨行者,他們大步流星、目不斜視,勇往直前。在這裡,專業暴走族隨處可見。他們背着裝給養的背包,手握兩根暴走棍,走起來腳下生風,不言不語地鼓舞着暴走族們的士氣。
頤和園真大,走上一圈需要4個小時;即使抄近路穿過美麗的西堤,走一圈也至少需要兩小時。不過堅持下來的都會有收穫。筆者初走之時累出一身汗還到不了頭,便風景再美也黯然。然而看看身邊匆匆而過的人們,便為自己的軟弱自責。看那邊走邊唱的白髮老嫗,看那推着嬰兒車的小倆口兒,都在快樂而充滿信心地走着,為了生命的質量,為了活得更長。堅持走下去,便覺出無論是北風凜冽下的冰封雪蓋,還是春風拂面時的綠色滿園;無論是旭日沐浴下的萬壽山,還是夕陽鍍金時分的昆明湖,都在給肌體注入新的活力,彷彿頤和園的美被融入了血液。一位身材苗條的朋友說她堅持每周去頤和園快走已然3年,所以雖工作繁重卻一直精力旺盛,於是,我們相約一起走下去。
有錢有權難邁步
北京富人多開着車去健身房學瑜珈,上跑步機、做複雜的肌肉訓練、跳健身操、游泳;走在路上的普通百姓每每抬頭看着燈火輝煌的健身房,笑言那些在跑步機上忙乎的人是「冤大頭」。
在健身房跑幾小時步花的錢,夠窮人幾天的菜錢。不少北京人認為沒錢的比有錢的更健康,因為清貧者不但吃得更簡單和清淡,也往往路走得更多。
富人走不起來,高級官員也走不起來。局級以上的官員都有專車,無論上下班還是辦公事及私事都一喚司機就得,基本沒有機會走路。真想走幾步去乘公共交通,面子上還過不去。
免費公車的體面與方便,這種誘惑無人能夠抵禦。以車代步加上天天宴請不斷,讓北京局級以上的官員「三高」患者隨處可見,糖尿病的普及率極高。有位從機關跳槽去民企的朋友「爆料」說,他的原機關局級同事幾乎都是「糖友」。在高檔餐廳中,飯局前悄悄給自己注射胰島素的,幾乎全是局級。精神壓力之外,管不住嘴,邁不開腿,就是惹糖尿病上身的主因。
最會保養、最健康的北京人,不再是氣功不離身的大師,不再是有錢有閒的權貴,而是隨時不忘邁動雙腿的普通百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