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寫小說如做工藝,非有圓熟的技巧不可。 圖片由作者提供
黃仲鳴
胡菊人的《小說技巧》(台北:遠景出版社,一九七八年九月),是初學寫小說的第一好書;而在分析作品方面,也見精闢,鐵筆橫掃了不少現當代名家。
被他「橫掃」的,計有老舍的《火葬》、端木蕻良的《科爾沁旗草原》、海明威的《有與無》、丁玲的《水》等;當然,被他讚譽的作家亦復不少,如曹雪芹、魯迅、杜斯妥也夫斯基、白先勇等。
胡菊人擅於運用幾種批評方法,還另創機杼,來透視作品的成敗。他熟讀意識流、內心獨白、象徵手法、敘事觀點等技藝,其中討論得最透徹的是敘事觀點。
所謂「敘事觀點」,胡菊人的解釋既淺顯又明白,絕不同於一些「扮高深」的學術著作。他說:
「所謂觀點,乃從西文View-point一字而來。照字面義即從什麼角度觀看之謂。用於小說技巧,則有兩義,一是『由誰來敘述故事』,通稱為『敘事觀點』。另一義,則可稱之為『見事觀點』。即在小說的『本身世界』中,人物的樣貌、場景的現況、人物的姓名,事件之發生……是通過什麼方式,而呈現出來的。」
為了解釋的方便,胡菊人分別以三種眼睛來說明,即「神眼」、「人眼」和「鬼眼」。
所謂「神眼」,指作者是神,高高在上,「舉凡人物出場、背景交代、人物性格、內心獨白、場景變換、情節進行……全由作者一手包辦。」「神眼運用愈多,則成功的機會愈少,即離好小說的標準愈低。」老舍早期有些寫得壞的小說,就是「神眼」之累。
「人眼」,是作者「懂得化身,成為故事中的人物之一」,作者「不能按自己的身份說話,而得按人物的身份行事」,胡菊人舉《孔乙己》為例,指魯迅化身為店小二,從神眼變為人眼,將孔乙己這個人物寫活了。
「鬼眼」,胡菊人舉魯迅的《藥》,指作品之取得極大成功,皆因魯迅「變鬼」,「像一個幽靈,緊跟人物之後,而見到了一切,而讀者看不見他。」「鬼眼」和新聞學上的「鬼目擊」寫法,有異曲同工之妙。所謂「鬼目擊」,記者毋須在現場親眼目睹,而是透過報料、透過資料、透過求證,恍如鬼魂一般,細細重繪現場。新聞與小說最大的分別是,一為虛構,一為有據可徵。大史學家史景遷的著作,文學味濃,恍如遊魂,穿梭古今,寫得如在現場,他的技法,可呼為「鬼目擊」。
在「見事眼睛」一節裡,胡菊人引金庸的《射雕英雄傳》為例,指郭靖看到成吉思汗屠城之殘酷景象,遍地屍骸,雪滿平野,盡染赤血。還目睹了一個七八歲孩子從人叢中逃了出來,撲在一個被戰馬撞倒的女子身上,大叫「媽媽!」一個蒙古兵疾衝而過,長刀揮處,母子兩人斬為四段……這就是「見事觀點」,金庸是透過郭靖之眼,來寫出戰爭的慘況。
歸納來說,「敘事觀點」約分「全知觀點」和「單一觀點」,觀點用得成功,小說已成功了一大半,雖有圓熟的意識流、內心獨白、象徵手法等技巧,「觀點」運用不宜,小說亦難臻上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