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玳寧
不只一次,見少年男女以非常流利和口音地道的英語交談,他們的父母喜上眉梢,而在旁的我卻暗皺眉頭。
請別以為我是妒忌或心理變態,因為這些在香港土生土長的男女自小被送進國際學校就讀,中文看不通,粵語說不好,別說咱們是炎黃子孫,只怕他們難以融入本地社會,謀差事也需要縮窄了範圍。
有些崇洋父母,甚至因子女說不通中文而覺高人一等,因為入讀各所國際學校的使費也高人一等,因而沾沾自喜,真是目光如豆。
連舉世知名的美國期貨大王羅傑斯,也強調要教小女兒學中文了,他毅然舉家移居新加坡,請了個華裔保姆,把幼稚園年紀的小女兒訓練得會講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又會唱中國兒歌,怎麼我們還可一味崇洋?
有一段時期,在日本人富得想買走倫敦橋的年代,全球有志者謀事(或財者),都拚命的學日文。現在風水輪流轉,英國某些中學校將中文列入必修課,美國大學的漢語系也成了熱門課程。
金融海嘯之後,現在美國失業率升至百分之九點八水平,創二十六年高位,大學生覓差事談何容易?連哈佛、耶魯和普林斯頓等著名大學的畢業生也不再是香餑餑,不少做了量地官,大批投向中國市場碰機會,於是很多人後悔自己為什麼不早早學好中文。
內地一家英語訓練機構的負責人在接受雜誌訪問時,表示在過去的一年半中,每月大約收到七萬封求職信(百分之四十來自美國)。當然,即使求職者懂中文,機會也不會太大,不懂中文的,機會更近乎零。
我們香港人更不要培養「竹」子女,那是美國華僑對土生華人的稱謂,借兩頭不通的竹桿喻意「中、西文化兩不通」。這年代競爭大,裝備要更佳。中國富強,機會多,咱們又是龍的傳人,哪能不學好中文?
子女已就讀國際學校的怎麼辦?請重視那些中文課,加強自修,多練習,至少講好粵語和普通話,同時多了解華人的文化和禮儀,你並非真洋人,是沒人會體諒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