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11月3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豆棚閒話:康有為這人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11-03]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康有為講學舊地萬木草堂。

李國濤

 近來讀到幾篇有關康有為的文章,我有一個感覺,覺出幾乎所有的研究者都說他品質不好。讀後我也覺出,這位大名鼎鼎的人物,不大正派,近乎騙子者流。也許在大的革命潮流下,總會有一些這樣的人,學問有一些,勇氣有一些,才氣有一些,能力也有一些,但貪私利,而且私慾強得很,不得饜足,就進一步說假話,編造偽史。總有一天,真相會慢慢顯露出來,使後來人厭惡。現在的康有為就是這樣,在許多歷史學家的詳考下,露出了麒麟身下的馬腳。他的《康南海自訂年譜》之類所說,真真假假都有。所以研究戊戌變法的專家茅海建就說:「康有為的言論多有誇張自揚之處,須得處處小心」。一個人的《自訂年譜》使後世學者這樣看待,真是難堪。茅之所言,就指康說光緒皇帝曾指示總理衙門:「康有為有折,可令其直遞來。」茅說,這在當時的體制裡,是「絕無可能之事」。這位康聖人,一生弄這種事,可謂多矣。姜鳴《天公不語對棋局》書裡,有一文專門揭示出,康有為的所謂「公車上書」也是莫須有的事情。「公車上書」原指甲午海戰(1894)失敗後,清廷割地賠款,次年進京趕考的舉人們,向皇帝上書反對。一時之間,上書的舉人很多,一群一群又一群。康說他組織一批舉人上書,由他執筆,寫好上奏皇帝。但是,在哪裡聚會,交哪裡上奏,都說不清。這事件也沒有任何證據材料,只由康有為一人說了又說。姜鳴說,「事實是,康有為的『萬言書』根本沒有去遞」,「頂多只能稱作『公車集會』或『公車擬上書』而已」。姜鳴的結論是:這是「康有為對歷史的一次成功的大欺騙。」這或者就是欺騙的開端,它也是康有為事業的開端。

 還有一個大謊言,就是所謂的「衣帶詔」,意思是說,在光緒皇帝以為自身危機時,曾有絕密的詔書,交康有為帶出,與變法的重要人物楊銳、譚嗣同等人商量對策。姜鳴考證,絕無此事。所謂「衣帶詔」是有的,但是是在會見楊銳時寫給楊銳的,上面有「爾其與林旭、劉光第、譚嗣同及諸同志妥速籌商」等語,那個「爾」就是指楊銳。後來康有為自己說,是他受此「衣帶詔」。他以為詔書上提到的人都已死去,死無對證。但是想不到的是,楊銳被殺後,他的兒子楊慶昶趁扶柩回四川時,縫到四川舉人黃尚毅的衣領中,帶回老家,後來又拿出來。皇帝的手書,是鐵證,偽造不了。於是,「衣帶詔」之事乃大白於天下。但是康有為卻逃到海外,以「衣帶詔」等事欺世而盜名,以盜名而斂財,斂了很多財。

 我看到談康有為事最細緻而有味的,要數台灣學者高陽在《兩朝帝師翁同龢》一書裡所說。當時康有為地位很低,對宮中之事尚不熟悉,朝廷規矩也未弄懂,所以在《自編年譜》裡就常「信口開河」,大撒其謊,令人失笑。如康說:「上(即皇上)有點心賞近支王公大臣,太后亦剖看,視有密詔否。」高陽說:康有為都不知道翁同龢是每天可以見到皇帝的,如有密詔,對面可語,幹麼要夾到點心裡?如要夾入點心,那要到廚房下手腳,不是更麻煩得多?此實可笑也。

 但是,康有為是發動改革的人物,當自有他的貢獻。這話也不錯。但是,這貢獻也一直被誇大。《新華文摘》(2009·18)轉載江中孝《關於康有為和戊戌維新的指導思想問題》,該文就認為當時在革新派裡或者在守舊派裡,康有為的影響都極有限。「他的學術地位、聲望、修養都不能勝任學界領袖的地位。」「至今我們還沒有發現有人讚賞康有為《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所持的學術觀點。」而反對他,輕視他的人,當時以至現在,都是很多的。但是,據我的狹陋而言,看到後人在談論到中國書法史時,對康有為所著《廣藝舟雙楫》一書,多是給予肯定的,許多人是讚揚有加的。這一點也不能否定。

 這位因偽造歷史而贏得高度聲望的改革者,似乎該重新給他定位了。

相關新聞
何宇恆 我的《心魔》 (圖)
與雅絲敏阿末同儕情 (圖)
我的夢…… (圖)
影音館:《WHIP IT》乾煎Punk Rock! (圖)
啟示錄:青春末期病患•廉價的自我中心愛情——《他.她》 (圖)
聲光影評:《賭博默示錄》:現實就是這樣殘酷的 (圖)
歷史與空間:為清華國學研究院同學立傳 (圖)
人文世相:阿堵物兩三事
豆棚閒話:康有為這人 (圖)
古典瞬間:閑侃「支那」之類
亦有可聞:遊覽上海福州路感懷 (圖)
百家廊:在莫斯科乘地鐵 (圖)
翠袖乾坤:美國肥胖成風
海闊天空:民粹蠻於牛
琴台客聚:淡菜.貢菜.好官
杜亦有道:花車風波
思旋天地:不可同日而語
記憶後書:故宮觀畫
秋高氣爽 離島郊遊樂 (圖)
古今之旅 大嶼山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