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白林淼
台北故宮南薰殿入列的元代皇帝忽必烈、皇后察必的畫像距今已有700多年歷史,然而此兩幅帝后像作者是誰一直成謎。日前,中國著名工筆畫家、鑒定專家徐啟雄教授成功揭秘,作者為——元代畫家劉貫道。
四證據佐證作者為元人劉貫道
現藏於台北故宮南薰殿的圖像是由宋、元、明三代收集累積而成,共五百八十餘幀,其中元代帝后像冊中的元帝忽必烈、皇后蔡必兩幅人物畫堪稱另類,凡到過台北故宮南薰殿的人,在觀賞五百八十餘幀圖像後,均會對這兩幀畫印象尤深,因為此兩幅畫均是中國古代肖像畫史上的傳神寫實典範。然而這卻是兩幅畫面無作者字款的畫像,七百多年來,留給後人的始終是一個不解的謎團。
徐啟雄教授在長期的研究中發現,此兩幅畫的作者就是劉貫道。徐啟雄認為,首先,從基本要求上分析,能為皇帝皇后畫肖像的作者,必定是在宮廷內供職、有官職,且是受皇帝信任的畫家,要有為皇族成員服務過的良好實績。元末夏文彥在《圖繪寶鑒》中記述劉貫道「至元十六年寫裕宗御容稱旨,補御衣局使」。畫家為皇太子寫真得到元帝稱心並給畫師賜使的信息,這在元史中是僅有的記載。
其次,再以能為皇帝皇后畫肖像的作者應具有的技藝條件來分析,元初畫家中,劉貫道的技藝「集諸家之長,故尤高出時輩」,被當時評家認為是最為高超。當時畫家中具備其他畫家不可相爭的人物寫生技術優勢的,也唯有劉貫道。評家用「畫道釋人物眉睫鼻孔皆動,真神筆也,雖吳道子、王維當無忝矣」的高評,確立了劉貫道在元初畫家中的超群地位。
其三,以劉貫道的工筆畫《元世祖出獵圖》和兩幅帝后畫像對比驗證,南薰殿的元代皇帝忽必烈、皇后察必的畫像服飾和人物造型同《元世祖出獵圖》中的造型特徵十分相符。《元世祖出獵圖》和兩幅帝后畫像均屬工筆重彩畫,將作品對照後,可見三幅畫所使用技法特徵和色彩搭配均十分吻合,猶出自一人之手。
第四,「御衣局使」的官職使然。從《元史》考證得知:劉貫道不僅是傑出畫家,還是元初級別最高的宮廷服裝設計師,這在他為皇帝忽必烈及「第一夫人」——皇后察必畫像的服飾上均得到了極致的發揮。尤其是皇后察必的畫像「很酷」,個性特徵異常突出。她的頭冠最為特異,稱「罟罟冠」(又稱姑姑冠),是蒙古大汗皇后所戴用的冠,用金銀飾裝飾,並插以小珠花朵。服飾一改歷代皇后傳統樣式,更顯現新穎、鮮艷、華貴而「新潮」。這又旁證了既作為宮廷畫家,又主管皇室服裝設計、採購、製作和管理的「御衣局使」劉貫道,正是最合適作此畫像的人。
劉氏畫設多道「防偽密碼」
劉貫道是元代畫家,據史料描述:「劉貫道,字仲賢,中山人,工山水,鳥獸,花竹,尤道釋人物,應真人物變化,態度尤雅,一展玩間,恍然置身五台國,與阿羅漢對語,眉捷皆動。」其存世作品已知的僅3幅:《元世祖出獵圖》、《消夏圖》和《晴雪圖》。工筆重彩人物畫《元世祖出獵圖》現藏於台灣故宮博物院,雖題款有「至元十七年二月御衣局使臣劉貫道恭畫」,標明是劉貫道所作,但書畫界卻對其真偽一直持有爭議。
徐啟雄對這3幅作品照片圖錄進行對比研究後發現,3幅畫的題款上均有一系列反常表現。劉貫道為了防止別人造假,給作品設置了一套獨特的個人防偽組合密碼。由此,長期困擾中國美術史界的《元世祖出獵圖》真偽問題有了定論。
徐啟雄表示,劉貫道在這三幅畫上的落款設置有四項共有的「防偽密碼」,分別是:一、故意將落款位置緊靠作品邊緣,將下款押款落位偏低偏底;二、故意將款識設置在不易被人看到的僻角;三、故意將款識字體與作品畫體不對應;四、故意把姓氏「劉」字隱去或者將真名「貫道」改用代名「母道」(取貫字上半「母」字)。多項反常設置變為一套獨特的防偽暗記,這就是於700多年前就「捉迷藏式」隱匿設置在各畫之中的「劉貫道」式組合防偽密碼。 (本報浙江辦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