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12月22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港深聯手 復漁燈舞古貌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12-22]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沙欄嚇村村民在排練漁燈舞。 本報深圳辦傳真

 粵港澳三地早前成功為粵劇「申遺」。有民間藝人指出,深港間其實還有許多彌足珍貴的共同民俗,例如坐落於沙頭角中英街的沙欄嚇村的「漁燈舞」和「麒麟舞」,前者已成功獲深圳申報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當地的民眾近年積極推動相關的傳承保護工作,惟一直得不到特區政府足夠的重視。他們希望香港特區政府能盡快立項和深圳聯手加以保護,並帶動民眾參與傳承;有些非遺項目也亟待兩地共享資料以恢復其真實原貌。

 沙欄嚇村的漁燈舞、麒麟舞近年一直在深港兩地參演,其中漁燈舞更於今年6月14日由深圳申報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深圳首批申報的兩個項目之一。沙欄嚇村兩名港人吳觀球和吳天其分別成為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和省級代表性傳承人。

 漁燈舞是古代漁民為拜祖祭神,模仿魚的習性編成的情節性民間廣場舞蹈。長期從事漁燈舞研究,曾任沙頭角文化站站長的鄧小偉指出,漁燈舞上千年前就跟隨客家人由山東傳到香港,之後回遷深圳,近200多年一直活躍於深港之間,曾在新界的擔水坑、崗下新村及深圳沙頭角、鹽田等地流行,但目前只有沙欄嚇村有漁燈舞隊。

港人專程回沙欄嚇村學習

 漁燈舞獲確認為非遺項目後,受到年輕一代的關注,吸引更多傳承人。深圳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辦公室主任王程太表示,目前已有常住於香港的村人特意回到沙欄嚇學習,亦有來自沙頭角其他地區的人參與繼承,但年輕的表演者在技藝上很難獨樹一幟。吳天其也說:「年輕人身上始終缺少了那種功力,舞得還是沒有老一輩好看。」但隨著老一輩優秀藝人相繼謝世,漁燈舞的傳承源頭漸窄。目前,沙欄嚇村在世的老藝人只有3位。由於漁燈舞多年來只在沙欄嚇村內傳承,村人閉口不談,加上文革時中斷多年,外人難以形象了解。鄧小偉在上世紀90年代開始挖掘這個民間舞蹈時,費了許多周折。「當時在我工作的沙頭角歌舞廳,時常有沙欄嚇村人光臨,通過和他們聊天,一點點把故事情節拼湊起來,但自行組織表演的漁燈舞卻形神俱不似。」

 直至99年,現任村長吳天其上任後,非常支持對傳統民俗的保護,通過多次交談,開始和沙頭角文化單位合作,在村內成立了漁燈舞隊,後來又成立麒麟隊,並開始外出參加表演,這些傳統民俗才開始恢復原來的功能。

港資料多 博物館有早期圖片

 雖然漁燈舞已經成為國家非遺保護項目,但其詳細來源、變遷和演出原貌等相應資料由於文革時期的破壞,難以尋覓。相反在香港,漁燈舞仍是許多老年人津津樂道的童年回憶。鄧小偉說,目前最急切的工作是尋訪深港兩地看過漁燈舞的老人,講述當年漁燈舞的場景,逐步恢復漁燈舞的古貌。一旦這批老人離世,漁燈舞就真的面臨斷代的風險。

 他又指,香港近代資料保存完整,尤其是港英政府時期,不少記者在邊境拍攝過大量照片,並留有文字資料。「吳天其就曾在香港博物館發現數張關於漁燈舞的早期圖片。如果港深能夠共享資料,相信對挖掘漁燈舞的原貌有很大幫助。」

 ■本報廣東新聞中心記者 李望賢

相關新聞
甲流二波逼港 料死亡逾300 (圖)
首日千5人打針 遠比6千名額少
下周用醫健通 始獲政府資助 (圖)
研「皮裡注射」成效 袁國勇願做「白老鼠」 (圖)
冬至現加風 活雞海味貴4成 (圖)
在家「做冬」花費 (圖)
上月通脹0.5% 學者指數據滯後 (圖)
酒樓加價仍訂滿 生意料升2成 (圖)
街坊買貴價鮑魚減半 (圖)
深豪客168萬上水購純美鑽石 (圖)
民調:反對政改方案者續減
政經人語:普選議題「私有化」「口水會」吵大鑊
崔世安履新感言 「做好團隊工作」 (圖)
政府開論壇聽民意
特首周日赴京述職 行政學院演講 (圖)
政府派年曆 (圖)
「高官搖籃」多邀「元首」演講
世博香港館 港府申保留
劉慧卿拒幫同道助選 (圖)
白車跨區救人 送院耗76分鐘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